
半月板缝合术后,怎么锻炼,了解?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或练习后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正文
患者应了解:缝合部位不同,功能锻炼方式存在不同。半月板前、后角损伤缝合术后可早期小负荷负重;半月板体部损伤缝合术后四周内患肢皆不负重且术后一周内不进行屈曲练习。所有患者四周内不进行主动屈曲练习,只在医生帮助下每周1-2次行被动练习。
一. 保护期——术后1天至4周(可调支具维持在伸直位0度)
(一)术后当天及术后一天:
术后即刻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予以可调支具外固定;
麻醉消退后,开始尝试: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图1),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图1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二)术后二天:
1.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图2)。

图2
2. 开始各方向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三)术后1周:
1. 继续并加强上述力量练习;
2. 被动屈膝练习(床边垂腿);(图3) 需要拆除支具练习,0°~90°范围内最大限度屈曲每天练习一次,到2周后力争被动屈曲达90°,结束后戴好支具。

图3
(四)术后2-4周:
1. 继续并加强上述力量练习;
2. 开始“踢皮筋”练习,以加强腿部力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组连续进行,2-3次/日。
3. 每周被动屈膝角度增加10°左右;
(五)术后4周:(将支具调到90度,可在此范围内随意活动)
1. 强化力量练习;
2. 被动屈膝至120°;
3. 主动屈膝至90°;
4. 开始练习旋转小腿,范围至刚刚自然停止为止;
5. 拄拐下地,部分负重,负荷大约为体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二. 恢复负重期——术后5-7周
此期不得过多行走,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 术后5-7周,患肢负重逐渐增加,术后6周弃拐可完全负重;
负重及平衡练习——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逐渐过渡至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3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逐渐过渡至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2. 术后5-7周,继续行膝关节被动屈曲练习,但被动活动角度维持在120°;
3. 屈伸膝0-30°力量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 屈膝30°半蹲,2分/次,休息5秒,连续10次为1组,2-3次/日。
三. 恢复活动期——术后8周至8周后
1. 术后八周患肢可完全负重;
2. 术后八周可被动屈膝超过120°,并可自行主动膝关节活动练习;
3. 可开始“勾腿”练习。以加强大腿后群肌力。应静力练习,屈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10次/组,4组/日。
4. 可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4组/日。
5.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10-20分/次,2次/日。
四、恢复运动期:3个月后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必须循序渐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