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马达 人已读
睾丸下降过程受到阻碍,睾丸停留在下降途径的中途,便成为隐睾,又称为睾丸未降。
由于睾丸正常下降后,腹膜鞘状突近端闭锁,远端开放,形成睾丸鞘膜,所以睾丸下降不全者多半伴有先天性腹股沟疝。 隐睾的发生率很高,一般地说,隐睾症未降睾丸位于腹股沟区域者占70%左右,位于腹腔内或腹膜后者约占25%,余者常逗留在会阴、阴囊上部或其他部位。左右发生率相似,单侧发生率比双侧高。 隐睾症的病因尚未阐明,有关学说很多,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解剖因素:包括:①睾丸系膜太短,不允许睾丸充分下降;②睾丸系膜与腹膜发生粘连;③睾丸血管的发育异常或存在皱褶,从上方牵拉而限止睾丸下降;④精索血管或输精管太短;⑤睾丸和附睾的直径大于腹股沟管的直径,以至于无法通过;⑥睾丸融合而变得太大,无法下降;⑦睾丸引带缺如、太短或固定;⑧提睾肌活动过于剧烈妨碍睾丸下降;⑨腹股沟管的发育不良,不能让睾丸通过;⑩阴囊发育不良,缺少容纳睾丸的腔隙。
第二种观点为内分泌因素:睾丸下降需要充足量的性激素刺激,尤其是来自母体的促性腺激素。妊娠最后2周时,母体促性腺激素大量释放,胎儿的睾丸也随即下降。但是母体促性腺激素缺乏造成双侧隐睾尚能解释,至于诱发单侧隐睾的现象一般无法理解。另外,睾丸本身发育不良,一方面造成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不敏感,另方面睾丸本身的睾酮生产也发生障碍或紊乱,也会导致隐睾,这个观点颇能解释单侧隐睾的发生。
患隐睾症后,患处阴囊里摸不到睾丸。此外还会发生如下一些情况:
1.睾丸位于腹股沟区域,该处较为表浅,容易受到挤压、碰撞等创伤。
2.隐睾常伴发腹股沟疝,一旦疝嵌顿,即可发生剧痛,并影响睾丸血运,影响睾丸功能。
3.隐睾容易发生扭转,出现急性疼痛,诊疗不及时睾丸会坏死。
4.隐睾远离阴囊,处于37℃体温下,而精子的发生需要35~36℃的阴囊环境,显然要影响精子生成。
5.隐睾容易发生恶变。
6.由于隐睾造成阴囊形态异常和睾丸功能障碍,有时会引起患者精神与心理状态的改变。
隐睾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的体格检查即能发现,阴囊里缺乏睾丸,而绝大部分都可以在腹股沟区域或阴囊上方摸到隐睾。但是对于腹腔内、腹膜后等不能摸到的隐睾,常规体格检查是无法找到的,则要借助一些特殊检查,方能定位。目前应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1.经股睾丸静脉造影方法,将造影剂自股部静脉注入,观察造影剂显示的静脉沿途,何处出现睾丸静脉丛样的表现,该处即可能是隐睾。
2.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采用先进的CT技术,作睾丸下降径路上的扫描,能发现隐睾。
3.超声波检查在睾丸下降的途径上探测。
此外,睾丸动脉造影、腹腔镜检查等方法也可用于定位。
如果双侧睾丸都摸不到,在进行上述定位检查之前,可作内分泌测试。
【治疗】
隐睾症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两类:
1.内分泌治疗可短期内应用大剂量hCG冲击治疗,每次5000iu,im,qod,总量可达30000iu以上;或用小剂量hCG刺激治疗,每次1000iu,im,qd,连用2周。如用药后未见有睾丸下降趋势,则应改用手术治疗。然而现在有大量报道用激素与不用激素差别无显著性,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多副作用。
2.手术治疗如果内分泌治疗不能奏效,应该及时施行手术。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睾丸下降固定术,第二种是睾丸自体移植术(因睾丸位置太高),第三种是睾丸切除术(因睾丸发育太差)。
3.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隐睾症应该在2岁以前手术,但实验研究认为隐睾患儿一岁时70%睾丸已经出现变性。临床观察总结,生后6月,如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则自行下降的机会已经极少。因此我们主张隐睾患儿应争取在1岁左右手术,以最大限度保证隐睾的功能,
本文是马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