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检查发现卵圆孔未闭,要不要手术治疗?

发表者:胡小松 人已读

卵圆孔未闭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以及心脏彩超检查的推广,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人来咨询卵圆孔未闭。其实,卵圆孔未闭非常常见,文献报道正常人群中1/4~1/3都有卵圆孔未闭,一般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卵圆孔未闭的胚胎发育,检查、诊断及治疗。

胚胎发育

胚胎第四周末开始,共同心房头背侧发出第一房间隔,呈半月形从心房的上后方向心室方向延伸,前后两部分分别与中心心内膜垫相接,中间留有孔道即第一房间孔;第五周末,在第一房间隔的右侧,心房顶部出现第二房间隔,呈弧形向下腔静脉口方向生长。第六周时,第一房间孔闭合,同时第一房间隔上方出现裂隙,形成第二房间孔。第二房间隔与第一房间隔融合,弧缘成为卵园窝的边缘,底部为第一房间隔。当继发隔前、后缘与心内膜垫接触时,下方留有一个卵圆形的孔,称卵圆孔。原发隔很薄,上部贴于左心房顶的部分逐渐消失,其余部分在继发隔的左侧盖于卵圆孔,称卵圆孔瓣。出生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阶段,依靠卵圆孔开放将胎盘含氧较高的血液经下腔静脉进入右房、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左心室、注入升主动脉以脑和上肢发育需要。胎儿出生后与胎盘分离,胎儿血液循环终止,左房血液压力比右房高,迫使第一房间隔贴向卵圆孔达到结构上封闭,随年龄的增长,卵圆孔瓣膜粘连僵直,活动减弱,纤维组织增生使孔道闭塞形成不交通的卵圆孔,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内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尸检发现 1~29 岁 PFO 发生率为 30%,30~79 岁为 25%,80 岁以上为 20.2%。一般认为成年人PFO 的发生率约为 25%。所以,很多人一生都有卵圆孔未闭,只是没有任何症状。

image.png

image.png

检查、诊断

卵圆孔未闭的检查方法主要有:经胸超声心动图,为常规筛查方法,但是对于成人而言,因受各种因素如肥胖、肺气过多等的影响,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未闭出率较低,难以准确测量卵圆孔未闭的大小。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分别在静息状态及 Valsalva 动作后注射激活生理盐水,通过观察左心腔微泡显影的多少,来判断右向左分流量。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清楚观察房间隔解剖结构,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 ”和首选方法。可仔细查看卵圆孔未闭大小,有无房间隔瘤、有无过长的下腔静脉瓣或希
阿里氏网等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在静息状态及 Valsalva 动作后注射激活生理盐水,观察颅脑循环出现气泡的多少判断右向左分流量。

治疗:

由于卵圆孔未闭发病率非常高,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多不需要治疗。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反常栓塞、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尤其是先兆型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已完成的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 CLOSURE Ⅰ,PC 和 RESPECT试验)结果提示,封堵卵圆孔未闭与药物治疗相比,,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并不优于药物治疗,并未给卵圆孔未闭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卵圆孔未闭的解剖学特征若合并以下几点,则属“高危 ”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间隔瘤、卵圆孔未闭较大、卵圆孔未闭有静息状态右向左分流或大量右向左分流、长隧道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合并下腔静脉瓣 >10 mm 或希阿里氏网。

所以卵圆孔未闭的是否需要治疗存在很多争议。

一般来说,有不明原因脑卒中、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性偏头痛、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高危卵圆孔未闭,需要治疗。而临床上大部分卵圆孔未闭不合并上述情况,均不需要处理。

治疗方式: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为治疗主要方式,创伤小,相对风险极低;一般不需要外科手术,除非合并其它心脏畸形手术需要一并处理才选择手术治疗。

image.png

image.png

本文是胡小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