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了就“下不来了”吗?
在门诊、病房,肾病科大夫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大夫,我不能透析,一透就下不来了!”。
在我们听来,透析简直就和吸毒差不多了。吸了就成瘾了,戒不了.......
谣言或者谎言,无论多么荒谬,在老百姓的交流中,生命力竟是如此顽强,深深植入每个病人和家属的心里,医生怎么解释都是徒劳的。
实际上有个很简单的类比——骨折时拄的拐。我怎么没听说“大夫,我不能拄拐,一拄上我就下不来了”?。透析和拐杖没什么区别,你腿骨折了,拐杖来帮你行走。肾脏是人体排泄毒素的器官,就像家里的垃圾箱,每天满了就要倒。如果肾脏受损了,倒不出去了,那就到医院,利用透析机来帮你倒。透析后,肾脏就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休息过来了,恢复了排毒素的功能,那就把透析停掉,让恢复的肾脏重新完成“倒垃圾”的功能。也就是骨折长好了,把拐杖可以扔掉一样。
同样,如果你截肢了,那就扔不掉这个拐杖了,天天拄着吧。如果你肾脏恢复不了了,那就透析,靠医院的透析机来帮忙倒毒素。仅此而已!哪来的什么“下不来”之说呢?
出问题的大多数情况是这样:很多医生水平并不高明,有些急性肾损伤的病人,肌酐指标在短时期达到了尿毒症的标准(>700umol/L)。安全起见,这时候临时透析是应该的。但是很多医生认为病人恢复不了了,就把病人判断成为该常规透析,然后安排每周3次的透析。这样,肾脏即使恢复了部分功能,但是强行的透析,使恢复的肾脏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总也不用也就慢慢废弃了。尤其是那种脱水非常狠的,病人很快就没有尿了,患者不得不进入常规透析。
所以,不要轻易不接受”临时“的透析,这是帮助肾脏恢复。但是也不要轻易进入”常规透析“,要判断残余肾功能还有多少,给肾脏修复的机会!
本文是吴镝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