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慎对待甲状腺结节的射频消融治疗
最近几天,有不少病友和同事咨询我:王大夫,我亲戚查出甲状腺结节,性质不太好,但本人又不太想手术,听说现在有一种有射频消融技术,只需要在B超观察下扎一针就完事了,效果不错又能免挨一刀,你觉得靠谱吗?
咳咳,本人摆出一副老教授的样子清了清嗓子,认真的回答:不太靠谱,听我跟你慢慢道来
什么是甲状腺的射频消融技术?
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是一项在实时超声监测下通过穿刺设备使定位病灶产生热凝固坏死的治疗技术。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上升,超声引导下消融技术,尤其是射频消融技术应用最多最广,作为代表被应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它是一种微创的原位介入治疗,原理是利用波长为460~500 kHz的射频交变电流,通过射频针传递使组织中带电粒子产生高达15万次的高频振荡,高速震荡的摩擦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当温度达到45~50℃时即可发生蛋白质凝固坏死甲状腺,从而达到肿瘤细胞固缩脱落并无菌性坏死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在B超指示下,用通电的细针插入肿瘤中央小范围局部加热,“烫死”肿瘤细胞。
2.射频消融有哪些优点?
a.微创无痛,不留疤痕:美啊!
b.方便快捷,随治随走:快啊!
3.射频消融用于哪些甲状腺疾病呢?
目前国际上知名临床中心主要将其应用于良性的实性结节的治疗(啊!这么少!)
4.听起来美美的一个技术,为啥你说治疗甲状腺恶性结节(癌)不靠谱呢?
最牛B的回答:指南和共识不让啊!!!(指南和共识类似于某某产品使用说明书,你就照着好好干就行了,靠谱不走弯路)
“不行不行,你还是得说说为啥,否则我想不通”,某些同学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好吧,仔细听着哈。
首先.射频消融的本质是热能消融,这就需要一个既能达到肿瘤彻底消融,又不会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热损伤的安全边缘(收放自如!)。然而,甲状腺的体积较小,射频消融操作过程中不能明确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这两个东东很重要啊,前面一个管你能不能好好讲话,后面一个管你是不是缺钙)等结构的解剖位置,所以一旦肿瘤靠近这些个结构,很容易一起烫伤出现并发症!!!(嗓子哑火,说话都吃力,更别说唱K啦;缺钙啦,一直吃钙片,好烦!)
其次,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微灶癌仅指肿瘤最大径<10 mm,并不意味着是早期癌,有的癌结节一旦浸润甲状腺周围组织,分期甚至还挺靠后的,而且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接近40%。如果仅对原发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后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ε=(′ο`*)))唉)
第三,甲状腺恶性结节具有多灶性特点(到处长),单一的射频消融增加了癌灶残留可能(漏烧啦);而由于多病灶进行反复的消融操作更麻烦:因为医生顾虑出现消融的并发症,往往会选择降低单次功率及控制安全边缘,于是又不可避免地增加肿瘤残留的风险。此外,目前国内外指南均认为甲状腺单叶切除(甲状腺类似于男士的领结,单叶切除意味着领结去掉一半)是治疗甲状腺微灶癌的最小切除范围,射频消融显然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第四,假如消融不彻底导致癌灶残留会增加接盘医生二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接盘侠的活不好干!)。笔者亲身经历二次手术中见
甲状腺腺体均与颈前肌肉等周围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粘连,分离困难,容易掉入陷阱。
第五,射频消融治疗后没有办法获取病理诊断结果:结节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如果是恶性的,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癌?有木有转移啊?答:通通不晓得.....这样就没有办法审判,后续的治疗就无从谈起。
第六,目前从事甲状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主要是非外科医师,对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手术切除范围的适应证缺乏了解(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做吧!),因此不免存在盲目扩大射频消融对象的情况。有时候他们不仅将多灶癌作为治疗对象,甚至将存
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也作为治疗对象。更令人忧虑的是,非外科医师对喉返神经变异及其在气管食管沟内走行的多样性体会不深.这些都可能使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好了,讲了这么多,一句话:射频消融用于甲状腺癌(或疑似)的初始治疗尚不成熟.因此我个人不同意将射频消融用于可手术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只有当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时,方可将射频消融作为手术之外的另一可选治疗方案,但丑话要说在前头。
本文是王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