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詹昱
詹昱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出血不止要小心,提防“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来袭!

4574人已读

13岁的花季少女小芳无意间发现自己颈部、双下肢出现密密麻麻的瘀点、瘀斑,她和家人都以为是活动时不小心碰撞导致的,未予重视,继续上学。1周后,“月经”不期而到,阴道流血不止,伴有大量暗红色血块,每天更换卫生巾超过20张,继而头晕、胸闷、乏力等不适接踵而来。她的家人在想,难道是青春期的月经不调吗?带着疑惑和焦虑,把小芳带到了医院,一查血常规把家人都吓了一跳,血小板明显下降,只有5×10^9/L,而正常人的血小板为100-300×10^9/L。医生赶紧告了病重,立即使用止血药和输注血小板,患者的“月经”稍有减少,但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佳,随时有颅内、消化道等严重出血的风险。

入院后完善骨髓穿刺等检查,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顾名思义,此病会导致患者的血小板异常减少,而血小板在人体内起到至关重要的止血作用,缺少了血小板这重要的看护神,该患者就出现了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的表现。此外血小板低也会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可能,严重者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长期的出血会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血常规表现为血红蛋白减少,临床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疾病呢?跟遗传有关系吗?跟吃的食物有关系吗?实际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既往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发生于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各年龄阶段。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进而导致的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及骨髓中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不足。所以此病与遗传和饮食真的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患者若有“感冒”等病毒感染表现倒是可能会诱发此病的发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起病隐匿,有些患者对身上的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视而不见,或者以为只是皮肤病,没有想到去医院查个血常规,就算查到血小板异常减少也没有想到去找血液科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以致耽误了病情,到确诊的时候已经出血严重。实际上该病的诊断并不困难,按照规范的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患者能治愈或者使血小板稳定在安全的水平。本例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血红蛋白也稳步上升至正常水平。

温馨提示,已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特别要注意保护头颅,避免震荡或摔伤,以免颅内出血。

2、要以安卧或静坐休息为宜,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等精神刺激。

3、避免用力大便,若大便干结可服用缓泻药或以开塞露通便。

4、要注意安排正常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劳累,预防感染等。

5、对有出血倾向、血小板低下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肌注药物、拔牙、扁桃体摘除等手术。

大家认识了此病后就知道,出血不止要小心,多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异常减少及时找血液科医生进一步诊治,提防“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来袭,早发现,早治疗!得病不用慌,积极接受治疗,日常生活中做好日常护理,可避免病情加重。

作者:冯可欣 詹昱

詹昱
詹昱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