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博 三甲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颌面部肿物解析——神经鞘瘤

7104人已读

病概述: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瘤,是神经鞘细胞(或施万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脑神经,如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干;其次是周围神经,以舌部、面部、头部多见;交感神经发生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多见,男性的发生率稍高于女性。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颈上部和舌部。肿瘤生长缓慢,形态多样,多数表面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也可为结节或分叶状。周界清楚,质地中等或偏硬。肿瘤增大可发生黏液性变,质软如囊肿,发生内出血后穿刺可抽出血样液体,但不凝结。肿瘤活动度与神经方向有关,可沿神经轴侧向移动,但不能沿神经长轴上下移动。

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神经来源和肿瘤部位关系密切。

1,颈上部的神经鞘瘤以颈动脉三角区最多见,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肿瘤位于颈动脉的后方或深面,将颈动脉向外推移,触诊可有搏动。肿瘤有时也可向咽侧突出。来自迷走神经者,肿瘤压迫可发生呛咳,偶伴有声音嘶哑;来自交感神经者,可出现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2,来自舌下神经者,可表现为下颌下区肿块。

3,来自面神经或颈外动脉周围交感神经者,可表现为腮腺深面的肿块,临床特征多不明显,时有抽搐的前驱症状,易被诊断为多型性腺瘤。

4,来自周围末梢神经的唇、面部或口腔内肿瘤,可位于皮下或黏膜下,表现为无痛或有压痛的肿块;其中来自感觉神经者,可有持续顽固性疼痛、麻木或辐射样疼痛。

神经鞘瘤可为肉眼所见,有完整包膜,剖面呈灰白或灰黄色,可见到囊腔,内含胶冻状物质。镜下观察肿瘤组织有两种排列结构,常混合存在。①Antoni A型(束状区):肿瘤细胞呈梭形,呈束地平行排列,胞核呈栅栏状结构。有的区域呈漩涡状排列,有的呈器官状结构。②Antoni B型(网状区):肿瘤细胞较少,有轻度异型、间质疏松、水肿,将肿瘤细胞分隔构成疏松的网状。

诊断要点:

1,病程一般较长,肿瘤生长缓慢,周界清楚,可沿神经长轴侧向移动,上下方向不移动。

2,神经鞘瘤可发生黏液性变,质软如囊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样液体。

3,影像学表现:

1)B超:颈上部神经鞘瘤多为实性或中等回声的占位,边界清晰,包膜反射光带完整。内部回声可为实质均质型或实质不均质型。

2)CT:肿瘤呈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像,在较大的病灶中可见囊变和坏死。

3)MRI:圆形或卵圆形肿块,T1加权像上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Gd-DTPA注入后病变实质有强化表现。

鉴别诊断:应与淋巴结核、混合瘤、颈动脉体瘤、转移瘤及颌骨囊肿相鉴别。发生于颈动脉三角区的神经鞘瘤,可将颈动脉推向外侧,触之有搏动,需与颈动脉体瘤鉴别。

治疗原则:手术摘除。

治疗要点: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而定。如为周围神经鞘瘤,则应完整切除;如位于重要神经干,可行肿瘤包膜内剥离术(又称囊内摘除术),不可贸然为切除肿瘤而切断神经干,以致影响功能。如神经干已切断,则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修复。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魏博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