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一季度手术回顾 —— 小脑巨大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有人称之为血管母细胞瘤,是后颅窝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 的1.3%~2.4%。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多见于青壮年。囊肿型占60%-90%,典型的特征为大囊小结节改变。实质型占10%-40%,部分可侵袭脑干,常见于延髓和脊髓,一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脏器的血管瘤性病变或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和脑内同时发生肿瘤者称Von Hippel Lindau病。
血管母细胞瘤的实质性成分由间质细胞组成,囊性成分由毛细血管网组成 。有研究认为,血管母细胞瘤是由间质细胞分化而来,肿瘤起源于形成第四脑室脉络丛的血管,产生血管、原始血浆和红细胞,在瘤体内,血管的形成是先出现明显的胞浆空泡,再逐渐液化,结果成为原始血浆,从而认定肿瘤囊液为原始血浆。肿瘤基本结构是以海绵状血管网构成的支架,内充满红细胞和血管母细胞,可发生组织变性,液化和血管壁玻璃样变,导致肿瘤囊性变(70%~80%),周围胶质纤维增生构成囊壁,内壁附有肿瘤结节。
临床上多出现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伴有颅内压增高者或脑积水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伴有脊髓压迫侵犯者可出现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中枢神经症状。
手术全切除为首选治疗,全切除肿瘤可以治愈此病。单纯引流囊肿,只能获得一时的症状缓解,常于数年内症状复发。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和实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手术方法有所不同,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只切除小的肿瘤结节,无需切除囊壁;实性血管网状细胞瘤要切除整个瘤体。对囊性肿瘤可切开囊壁吸出囊液,沿囊壁仔细寻找结节并予切除。对于囊性有瘤结节者单纯行囊肿切开引流减压术,只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暂时缓解,数年后仍可复发。应仔细寻找瘤结节予以全切。有的瘤结节可以小到2mm,一旦遗漏将引起术后复发。实质性肿瘤手术切除风险较大,不能随意穿刺或活检,因可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多以整块分离全切除为主。若肿瘤在脑干附近或与其有粘连,不可勉强全切以免发生危险。当肿瘤被完整切除后,由于原先供应肿瘤的高血流被倒流入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内,引起瘤床的大量渗血,止血非常困难。对考虑术中可能出血凶猛者,可术前行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再手术。放射治疗效果不肯定。
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为12%~14%,术后5年存活率为50%以上。部分研究认为术后复发多在术后10年以上。复发多因肿瘤切除不彻底或另有新肿瘤所致。多发及合并内脏囊肿或血管瘤者,预后较差。
1病例介绍
主诉:小脑肿瘤切除术后16年,头痛、呕吐、行走不稳4月余。
现病史:患者16年前(2002.06.14)因行走不稳在当地医院行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小脑囊性病变,不排除胶质瘤。4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在当地医院行CT示:小脑占位,门诊以小脑复发性肿瘤收入院。
查体:T36.8℃,P78次·min-1,R22次·min-1,BP125/70mmHg(1mmHg=0.133kPa)。神智清楚,语言清晰,合作。对光反应欠佳,无眼震。颈软,腹软,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肌力正常,无肢体活动障碍。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饮水偶有呛咳,声音嘶哑,鼻唇沟右偏,伸舌居中。指鼻实验(+),轮替实验(+),闭目难立征(+)。
辅助检查:红细胞计数5.6×1012L-1,血红蛋白144 g·L-1。MRI示右侧小脑半球巨大不均匀实质性肿块,呈稍长T1及T2混合信号。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现象,对应脑实质及四脑室受压向对侧移位,占位效应较明显,四脑室以上脑室对称性扩大,增强强化明显,期间可见流空血管影,病灶与邻近小脑幕关系密切,局部脑膜增厚、强化,似“脑膜尾征”(图1CD)。MRI诊断为复发性实质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术前的全脑DSA检查证实了术前的诊断,神经电生理辅助下给与选择性动脉栓塞,与病人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拉开了与肿瘤战斗的序幕。
![]() | ![]() | ||
![]() | ![]() | ![]() | |
因为肿瘤血供异常丰富,且不能分块切除,分离过程进行的异常缓慢,经过了近7个小时的奋战,综合术中的情况和对手术的预期,果断地选择了终止手术,选择分期手术,同时予以去骨瓣减压和脑室外引流术以保证术后不会因脑水肿、脑积水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再次与家属进行沟通,最终家属坚定了信念,也为第二次进攻吹响了号角。又是10个小时的鏖战,经过耐心的分离,肿瘤逐渐褪去了狰狞的面目,终于缴械投降了。
这是一场心理与技术的比拼,也是一场体力与耐心的比拼,是对神经肿瘤专业手术医生水平的检验。十七年的生长肿瘤可以变得十分的可怕,同样十七年的历练也可以使一名外科医生变得无比的强大。最终给了患者重生的希望。
回看整个治疗过程仍有些许感叹:1、根据当时的出院病历,2002年手术应该是典型的大囊小结节的形态,但很遗憾,手术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不够,未能将结节予以切除,留下隐患;2、出院后从未进行复诊,一方面是家属对于病情的大意,但另一方面医生也没有定期的随访,给了肿瘤长成巨无霸的机会;3、接诊后仔细的病史询问和发现,术前充分的思考使得我们做出了正确和关键的决定,如果在没有防备的状态下贸然切开了肿瘤,那或许是一场灾难;4、神经肿瘤是一个专业性极强、手术风险极高应及时寻求正规治疗。
本文是王重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