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颅咽管瘤?怎么治疗?
张大妈最近两个月,着实为看不清东西发愁,心想着难道是因为年纪大了?后来在孩子的陪伴下,在当地一家眼科医院挂了号,却得到不是眼科问题的答复,医生建议去查一查脑袋。这可把张大妈给搞糊涂了,我眼睛不好,查脑袋干嘛呀?于是,她半信半疑地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了头部核磁共振(MR),检查提示鞍区占位。可能是囊肿,也可能是肿瘤。
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导致术后内分泌功能紊乱、视力下降,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家人听到手术风险后吓得不轻,只敢告诉张大妈,脑袋里长了个囊肿,压迫神经,要把它切除,视力才会好转。安抚完张大妈,一家人便着急着四处求医,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我们医院接受治疗。
∆ 头颅CT和MRI:
鞍区囊实性占位,考虑颅咽管瘤。
完善术前检查后,我们全麻下对肿瘤进行了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宛如琥珀(由于内容容易引起不适不放图了),手术很成功,术后患者很快就清醒了。
∆ 术后CT:
肿瘤切除满意,未见明显出血。
术后经过10天左右的治疗和康复,患者顺利出院了。术后病理提示颅咽管瘤,出院后还需定期复查。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是颅咽管瘤?怎么治疗?
颅咽管瘤,主要引起压迫症状,起源于垂体胚胎发生过程中残存的扁平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良性肿瘤,大多位于蝶鞍之上,少数在鞍内。
颅咽管瘤的异名很多,与起始部位和生长有关,如鞍上囊肿、颅颊囊肿瘤、垂体管肿瘤、造釉细胞瘤、上皮囊肿、釉质瘤等。
颅咽管瘤起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其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
本文是张学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