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梁德刚 三甲
梁德刚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心血管外科

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划时代的技术进步

4414人已读

从1938年,世界上第1例心脏手术开始,迄今81年历史。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也有逾50余年历史。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打开心脏,心脏停止跳动下完成瓣膜置换手术,不再是令人生畏的事物。几十年来,数百万人接受了传统开胸瓣膜手术,获得良好效果。医学的进步没有止境,医学家们不断努力,近年来开展了微创瓣膜手术,包括小切口和腔镜下心脏瓣膜手术,以及瓣膜修复术等等。这些技术,不能离开体外循环支持。

那么,曾经的必须,如体外循环支持,会永远是瓣膜手术的必须么?

答案是,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没有什么会是永远的必须。如你,如我,如我们的人生,亦如心脏瓣膜手术。离开了体外循环技术,心脏瓣膜手术,走向了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更安全的保障。

这就是心脏瓣膜介入技术,又一次划时代的技术革新。

以往的心脏瓣膜手术,是要开胸“开心”的。这样的“开心”,可没人能真正的开心起来。反倒是患者惊心,家属担心,医生操心。

目前,有些患者的心脏瓣膜病,已经可以依靠介入技术解决了。这,是一个好消息。

比如,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可以经过股动脉或经心尖,介入技术下,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这项技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展近10年,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实践,甚至在一些国家,比如德国,介入瓣膜手术患者量已经超过了体外循环下传统的“开心”手术。这就是介入主动脉瓣植入术,简称TAVI。

此技术,在国内开展约2年时间。目前,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和心脏病中心,可以较好的完成这类手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包括心血管外科和内科,组成强有力的协作团队,在麻醉科、影像科、心脏超声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半年内已经完成此类手术近20例,处于天津市领先团队中。包括经股动脉和经心尖的主动脉瓣植入手术都得到良好开展,目前完成的手术中,全部获得成功,无死亡病例,这是殊为不易的。这些患者中,包括80多岁的老人,也有合并脑梗后遗症或是肾功能不全甚至合并大动脉炎,而不能完成传统瓣膜手术的患者。先进的介入瓣膜技术,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新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介入瓣膜技术,还有相当的患者,传统手术更加适合,比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比如较年轻患者等。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的年纪,不同的瓣膜病变,可以根据心脏瓣膜专家的建议,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常规手术、小切口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

同时在世界上开展的心脏瓣膜介入,还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钳夹技术、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的再次介入瓣膜植入技术、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钳夹和瓣膜植入技术等等。心脏瓣膜介入技术,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些先进的瓣膜介入技术,都会陆续在中国开展。总医院已经开设了微创介入瓣膜专病门诊,每周四下午门诊306诊室。持续跟进先进技术并尽快安全的应用,是我们医生的必须和责任。

梁德刚
梁德刚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心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