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尼埃病的诊治现状
梅尼埃病(Ménière’ Disease)在1861年由法国医师Prosper Ménière首次提出。发病率约为0.3-1.9‰,好发于40-60岁年龄段人群,女性更易受累。
梅尼埃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或耳闷胀感。其病因尚不清楚,有诸多理论,包括包括血管收缩,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等。1938年,Hallpike医生首次报道了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积水这一病理特征,这一发现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从最初1972年美国诊断标准演变至今的Barany和国内的诊断标准,都是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的临床诊断,即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可辅助诊断。
2015年,国际Barany学会(CCBS)、美国AAO-HNS、欧洲耳科及神经耳科学会(EAONO)、日本平衡研究学会和韩国平衡学会共同制订颁布了2015新版梅尼埃病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确定型梅尼埃病:
(1)眩晕:自发性、发作性眩晕(2次及以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20min~12h;
(2)眩晕发作期间或之后出现患侧耳的中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患侧耳伴有波动性听觉症状,包括听力损失、耳鸣和耳闷胀感;
(4)排除其他前庭疾病。
可能型梅尼埃病:
(1)前庭症状:自发性、发作性眩晕或头昏(2次及以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20min~24h;
(2)患侧耳伴有波动性听觉症状,包括听力损失、耳鸣和耳闷胀感;
(3)排除其他前庭疾病。
我国2017年版梅尼埃病指南根据纯音听力水平对梅尼埃病进行了分期。即根据患者最近6个月内间歇期听力最差时0.5、1.0及2.0kHz纯音的平均听阈(PTA)进行分期:
一期:PTA≤25dBHL;
二期:PTA为26-40dBHL;
三期:PTA为41-70dBHL;
四期:PTA>70dBHL。
梅尼埃病的治疗目标首先是降低眩晕危象的发作频率,其次是降低严重程度,同时使听觉功能损害最小,改善听力和耳鸣。依次可分为生活习惯及饮食治疗、药物治疗、鼓室内注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睡眠,降低压力,避免咖啡因、酒精和烟草、低盐饮食,对早期及轻症患者能有效控制发作。
倍他司汀和利尿剂是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但须注意不同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
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或庆大霉素,操作创伤小,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眩晕的发作,部分患者可长期不复发。
手术治疗常用于上述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根据病情及听力情况,可选用内淋巴囊减压术、半规管阻塞术、迷路切除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在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保证下,上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大幅提高。
由于梅尼埃病治疗需要序贯进行,因此眩晕发作、听力下降、耳鸣发作的定期评估非常重要,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现代梅尼埃病的治疗需要在规范化的同时考虑到个体化的差异,尽可能在疗效、创伤与生活质量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希望众多病友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案。
本文是贾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