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燕南 三甲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外科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及其他胰腺囊肿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复查吗?

7135人已读

目前,胰腺囊肿的唯一可行的治疗是手术切除,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中段切除、胰体尾切除等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胰腺囊肿因高度不典型增生或非常早期胰腺癌而手术的患者,其生存率有所提高,说明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患者是有益的。因此,胰腺囊肿监测并及时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与胰腺癌相关的死亡。

GI-Pancreas-Cysts-FS marker.jpg

胰腺囊肿术后的患者,对于良性的胰腺囊肿,手术切除的浆液性囊腺瘤、假性囊肿或其他良性囊肿的患者在切除后不需要任何长期随访。

对于黏液性囊性肿瘤,在没有发展到浸润癌的情况下,至今未发现复发病例,因此,手术切除的低、中、高度不典型增生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不需要长期监测。手术切除黏液性囊性肿瘤发展至浸润癌的患者,不会在残余胰腺中形成新的黏液性囊性肿瘤风险,但他们的原来切除的黏液性囊腺癌约有四分之一患者会复发(复发风险为25%)。因此,他们应该接受类似胰腺癌标准化监测,术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术后半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术后1年每一年随访一次,至少随访5年。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与其他胰腺囊性肿瘤不同,通常是多灶性的。因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切除后残留胰腺有发展新的病灶、原有的病灶进展或发生新胰腺癌的风险。1.在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合并胰腺癌中大约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人会复发(复发率17%一65%),这些患者应接受类似胰腺癌标准化监测,术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术后半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术后1年每一年随访一次,至少随访5年。2.已切除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病理伴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大约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三的人会复发(复发率为13%~31%),这些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建议对这些患者进行每6个月的MRI或EUS监测。3.已手术切除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病理伴低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大约0人至十分之二的人会复发(复发率较低,为0—22%),可以一年至两年进行一次MRI检查。4.如果残余胰腺中存在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则应该根据最大囊肿的大小来随访患者。即囊肿<l cm时,应每2年进行1次MRI监测,持续4年;l cm<囊肿<2 cm时,应每年进行1次MRI监测,持续3年;2 cm<囊肿<3cm时,应每6~12个月进行1次mri或eus监测,持续3年;囊肿i>3 cm时,应每6个月交替进行1次MRI和超声内镜监测,持续3年。

其他恶性囊肿,如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行手术切除后切缘阴性的患者预后良好。二十分之一的患者会复发(复发率为4.4%),平均复发时间约4年(中位复发时间为50.5个月)。因此,应该每年一次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至少随访5年。

胰腺囊肿,特别是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粘液性囊腺瘤,是临床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胰腺癌前病变,胰腺囊肿监测并及时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与胰腺癌相关的死亡,提高此类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北京医院普通外科刘燕南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医院门诊时间:周上午、周五上午

刘燕南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