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仇胥斌 三甲
仇胥斌 主任医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

正确解读颈椎病(经典版)

1460人已读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颈椎病这个概念逐渐变得“深入人心”。在临床上,关于颈椎病的定义、诊断和临床治疗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国内专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分别于1984年、1992年和2008年发表的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并结合临床实际,对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经过两年时间的多次专题讨论并在较大范围内反复征求意见,形成了最新的(2018)颈椎病相关问题专家共识。

此共识明确了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原则,并且对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方向性的建议,但也明确指出,此共识仅仅作为学术性指导意见。

那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下这个2018年的关于颈椎病的专家共识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解读

并不是看到MRI上有颈椎间盘突出了,或者脖子痛肩膀痛手麻了就可以诊断为颈椎病,这一定义一定包含以下内容:

1.颈椎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

2.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

3.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4.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颈椎病的诊断原则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确立颈椎病的诊断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显示颈椎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

3.有相应的影像学依据,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解读

这里我们得注意,各种影像学征象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仅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我们不能诊断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不同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

解读

大家注意“其他型”,这个其他型覆盖了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

我们认为,这种分型逐渐淡化了没有明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逐步与国际主流颈椎病分型接轨。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下颈型、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

又称局部型颈椎病。在颈肩部有压痛点,影像学可无明显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不稳定的征象等变化。

IMG_20190625_173259.jpg

从影像学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该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T可见部分椎体骨赘形成,未见明显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黄韧带钙化征象,MRI可见多节段间盘退变,但未对脊髓及神经根造成明显压迫,椎管容积尚可。

病理原因:

1.颈部肌肉扭伤、劳损

2.关节突关节、关节囊嵌顿

3.神经根后支刺激

4.椎间盘病变

临床表现:

颈部疼痛,放射到枕顶部或肩部,以肩部多见,头颈活动时疼痛加剧。一侧严重者头偏向患侧,检查可发现患者颈项肌紧张,一侧或双侧有压痛点。

治疗原则:

注意培养正确的生活工作姿势,一般均能自愈,热敷、理疗、牵引制动均可缓解症状,这里注意,颈部按摩、头颅推板手法应当及其慎重,避免严重后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偏向侧方,或椎体后缘骨赘、尤其是钩椎关节增生可凸向椎间孔,导致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侵犯下颈椎较多,故出现与神经根分布区域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IMG_20190625_173344.jpg

从影像学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该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反弓趋势,CT可见椎体骨赘形成明显,间盘向左侧突出并形成钙化,MRI可见C4/5、C6/7间盘突出明显,并在C6/7节段形成椎管狭窄,结合患者症状,该患者正在由神经根型颈椎病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变的过程中。

临床表现:

首先是颈肩痛,枕部后颈部酸痛,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轻者为持续性酸痛、胀痛,重者可如刀割样针刺样,有的皮肤浅表感觉过敏抚摸即有触电感、麻木如隔布样,按病变节段受压迫的那一支神经根,出现一定部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亦可出现上肢腱反射减弱。

治疗:

非手术治疗有效,可先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手术。非手术治疗包括急性症状发作时,通过药物镇痛、减少神经根水肿程度等,非急性发作时,可注意颈部肌肉的锻炼,生活姿势的改变等。手术治疗包括前路和后路的手术方式选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脊髓型颈椎病

由于多种原因(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的颈脊髓受压,继而出现脊髓髓性功能障碍。

IMG_20190625_173409.jpg

从影像学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该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部分反弓,CT可见明显后纵韧带骨化顶入椎管内,MRI可见多节段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明显并形成椎管狭窄。

临床表现:

部分病例无神经根刺激症状,故早起很少就诊,后期侵犯锥体束,患者常诉手足无力、下肢发紧、行走不稳、不能快走,手握力差,持物易坠落,有时感觉四肢麻木,脚落地似踩棉感,有的会出现胸腰部有束带感或负重感。重症者可出现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储留,甚至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治疗:

若出现肌张力高、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阳性体征,因脊髓受压过久,功能不可逆转,故此类疾病应早起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为解除压迫因素、重建颈椎稳定为主,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总结:

随着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牵涉人群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对颈椎病有个正确的认识。仇胥斌教授提醒大家:为了我们的颈椎健康,不能忽视重视这类疾病,从预防疾病的发生到治疗已发生的疾病,都要有科学的知识和理解。


仇胥斌
仇胥斌 主任医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