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病又复发了,怎么办?
颈椎病
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还会对生活造成困扰
近日,家住新北区的殷先生因严重的颈椎病来到常州一院脊柱外科就诊。谈到自己的颈椎问题,殷先生苦不堪言。

“15年前,由于一次意外,我的颈椎动过手术。从这之后,我就特别注意保护颈椎。”就诊时,殷先生向脊柱外科副主任仇胥斌说,“2个月前,我的脖子、肩背部和两侧上臂突然开始隐隐作痛。一开始没当回事,前些天疼痛感逐渐加剧,还有手指发麻和行走困难的现象。”
结合相关影像资料,仇胥斌意识到这很可能是由于多年来手术植骨部位产生严重的异位骨化,对神经和脊髓产生压迫导致。“不仅颈椎原手术部位产生压迫,相邻的颈椎间盘也发生明显突出,产生严重的根性和髓性症状。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疼痛,但手术才是挽救神经功能的唯一办法!”






以上为十五年前手术后复查图片
殷先生被安排住进了脊柱外科,但手术方案的选择却让仇胥斌犯了难。
“首先,患者既往有手术史十余年,手术疤痕黏连严重,手术部位不容易暴露。其次,髂骨块植骨融合后椎间隙消失,几乎无法进行解剖定位。更何况患者异位骨化严重压迫脊髓,术中激惹容易造成脊髓功能下降甚至瘫痪。最后,即使成功摘除颈部数个椎间盘,重新恢复整个脊柱的矢状位序列又是一大难点。”
复杂颈椎病的翻修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科室组织细致的讨论,仇胥斌团队决定实施高难度的前路翻修手术,尽可能改善患者症状。
1、借助3D打印技术,按照1:1的比例将患者颈椎结构进行重建,全方位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也便于医生开展模拟手术。

2、依靠术中三维数字导航技术,找到消失的椎间隙结构及异位骨化部位,顺利实现解剖定位。

3、运用先进的超声骨刀及动力系统进行骨赘切除,做到最有效率的初步减压。

4、显微镜下进行精准、充分的脊髓减压,打开后纵韧带,彻底切除致压物,确保手术效果。

5、手术期间,全程进行电生理监测,为手术的安全性再添一份保障。

5月5日,仇胥斌团队站上手术台。经过三个半小时的努力,这例高难度的颈椎病翻修手术顺利完成。
“虽然说难度比较大,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一来,团队每年开展将近250例的显微镜下颈椎手术,有着丰富的经验。二来,医院近年来引进碳纤维床、数字导航、动力系统、超声骨刀、电生理监测等多种高端设备,对手术的成功开展提供保障。”团队成员副主任医师庄明说。






仇胥斌团队行翻修术后患者复查图片
术后,殷先生的恢复超出自己的预期。第二天,就能戴着颈围正常下地行走了。

“作为脊柱外科的高难度标志性手术之一,复杂颈椎病的翻修手术在国内也仅有一些大医院才能开展。”仇胥斌表示,“感谢医疗技术的发展,为患有严重颈椎疾病的百姓带来希望。同时也感谢医院和科室长期以来对新技术的支持,像显微镜下脊髓减压技术、3D打印、数字导航等前沿科技,常州一院在省内甚至国内都是较早开展的。”
让我们为医疗新技术点赞
为运用新技术
造福患者的医务人员打call~

(▲部分经仇胥斌团队治愈后重新站立起来的脊柱瘫痪患者与团队医生合影)
专家简介

仇胥斌
脊柱外科副主任、大骨科支部书记,医学博士。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会脊柱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显微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江苏省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协会江苏省委员、常州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先后前往韩国Haeundae Paik医院、法国Pitie-Salpetrier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NUH)、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庆新桥医院等医院进修脊柱外科技术。
★专业特长: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微创下开展各类脊柱手术,如脊柱微创通道下髓核摘除、腰椎融合、经椎弓根植骨等微创通道下脊柱手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及侧隐窝减压等镜下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一些脊柱高难度手术有着丰富的经验,如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后路椎体全切前柱重建技术、脊柱退变性侧弯的矫形融合术、脊柱肿瘤的En-bloc技术等。目前团队年开展显微镜下颈椎手术近250台次,微创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00台次,数量和质量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MR(混合现实)下超精准脊柱手术,极大提高了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参加省级课题2项,市局级课题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其中SCl论文11篇。作为负责人带队与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开展横向课题各一项。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门诊地点:诊室A304
本文是仇胥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