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伟涛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骨与软组织科
全椎切除(EN –BLOC)切除一例分享
3668人已读
对脊柱原发恶性、高侵袭性的良性肿瘤、脊柱寡转移灶等肿瘤的切除,目前的主流是全脊椎切除(en–bloc)与重建术,以达到尽可能完全地切除肿瘤以减少肿瘤复发,并做好相应的椎体重建和内固定。
但手术创伤和难度要远远大于常规的椎体肿瘤刮除或切除术。主要原因是脊柱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椎前有大血管,椎管内有脊髓或马尾神经,椎旁有节段血管和大量静脉丛存在等。
现介绍我科最近处理的一例椎体肿瘤及全椎切除术。
患者女,53岁。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2月,在当地医院穿刺,提示“上皮样肉瘤”并给予化疗二周期后转入我院。入院查体:腰背部叩压痛,左大腿内侧痛觉过敏,双下肢肌力正常。
x线片正位见腰2左侧椎弓根消失,椎体塌陷,高度变低。
x线侧位片见腰2椎体密度减低,
ECT见腰2椎体单发病变。
CT平扫见腰2部分椎体、左侧椎弓根溶骨性破坏。Tomita分型 5型,WBB 分区2-5区,脊髓受压指数(ESCC) 3级。
核磁共振平扫T2压脂再次清晰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
核磁共振矢状位平扫T2压脂提示椎体终板骨折,椎管部分受累,硬膜受压。
术前给予病椎及相邻椎体节段血管介入栓塞。术中采用先侧卧再俯卧的体位,分离椎旁肿瘤,后全椎体切除肿瘤。切除后的标本,见肿瘤切除完整。
(注:病椎患侧采用椎板截骨,对侧采用椎弓根截骨。)
切除后的标本术中透视见截骨部位和完整的肿瘤组织。
术中硬膜和内固定情况。
术后正位x线片见内固定和钛网位置良好。
术后侧位x线片见内固定和钛网位置良好。
本文是姚伟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