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重要吗?如何有效教育脑瘫宝宝?
儿童的体格和心理是相关的,任何方面受到限制,其他方面的发育都会受到不同影响。学习实际上是脑具有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引导式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弥补医学领域操作中难以实现之处:医学与教育的融合贯通,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合作,使多年来在医疗模式下寻出路的家庭看到了初升的太阳。
脑瘫孩子的家长说
——“有一种家长,当他的孩子摔倒时上去就是两巴掌,说,你真没用。另一种家长在孩子摔倒时赶快抱起孩子来,说乖乖哪里摔疼了?还有一种家长,在孩子摔倒时对孩子说,妈妈借给你一条腿,自己想办法慢慢地站起来....’这就是引导式教育。”
——“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上学的问题,以为孩子这样了,还能干什么?给他好吃好喝,对得起他就行了。引导式教育让我看到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没有引导式教育的学习, 我不会知道孩子还有上学的机会(她的孩子终于成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
——”我一直认为我能做的只是给孩子创造很多很多的财富,让孩子接受最好的康复。通过引导式教育的学习, 我才明白孩子的将来在他自己的手里,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培育上。”
——“孩子现在可以自己穿衣服,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走路,懂礼貌,可以认识简单的字母,辨别颜色,这些都是在引导式教育中学到的。我以前真的不敢想象他可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直陪伴着孩子,不舍得让他自己做一点事情,通过家长培训我才知道,让孩子自信、自立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
3.脑瘫青年徐凯接受了两年引导式教育后对我们说
“我多年接受传统康复,对康复有些了解。我接触引导式教育以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性格方面,因为我发现,传统康复更多的是接受,接受治疗;引导式教育是付出,是我要付出我的能力才能拿到这个鼠标,我要付出更多才能拿到更多, 更多的是付出。
那么,引导式教育给我的一个理念就是:残疾人要在生活上、社会上有所突破必须付出。在座的可能都是医生、是医疗工作者,我最想说的就是,残疾人来到大家身边,大家不仅要给他们肢体上的支持,更多的是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给他们信心。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靠残疾人自己,不管别人帮助我们多少,残疾人果真要好起来,必须依靠残疾人自身的努力。
那么,这种努力是什么?就是要懂得付出,不是接受而是付出。大家对于残疾人的感受是什么?他是弱者,我们要帮助他,我们要给他钱。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残疾人怎么想? 残疾人想:啊!我只能被帮助,我只能靠别人的帮助来生活。这样一点一点,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很大、很大的影响,他们就没有信心去做事。
引导式教育就是要这些孩子们懂得付出,懂得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件事情。这就是引导式教育最大的好处。我希望大家无论是接受引导式教育也好,不接受引导式教育也好,面对孩子的时候,你必须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信心。”
希望家长们在给孩子做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能够注重孩子多方面发展,对于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不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什么都帮助孩子,有时候你真的需要做一个“狠心”的家长,这样你的宝宝才会真正的成长,更好的融入社会,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是刘建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