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力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试验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第二炮兵总医院)正式启动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的典型症状为反酸、烧心,还有一些合并非典型症状,如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同时还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如哮喘、喉痉挛、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和声音嘶哑等,是消化科常见的慢性疾病。

GERD 是常见疾病,西欧和北美GERD 的患病率为10%~20%。日本GERD的患病率约为6.6%。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进行的人群调查结果显示GERD 的患病率为5.77%。我国的胃反流检出率正逐年升高,GERD 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
根据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治疗胃反流的方式为: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在这些治疗方式中都存在一些弊端,仍有部分中重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GERD的根本原因在于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减弱或丧失,使得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到食管。因此要治疗GERD疾病,就要恢复或增强LES压力。目前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利用磁原理增强LES压力的抗胃食管反流植入器械(又称磁力环)。
磁力环经腹腔镜微创手术植入于患者胃食管交界处--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在静息状态下,磁力环利用磁珠间的吸引力关闭食管下括约肌,闭合的磁力环的磁力较大且能保证松弛的LES闭合,起到抗反流作用;当患者正常吞咽时,较大的吞咽力又能够轻松克服磁力,使植入的磁珠互相分离以适应食物或液体的正常通过,并且在吞咽时由于磁珠的分离,磁珠间互相的磁力减少,不会过分影响正常吞咽。

与国内现有的术式相比,采用磁力环的新术式,其优点在于:
1、不改变消化道生理结构,不影响对胃食管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手术快速简单、创伤少,术后恢复快;
3、抗反流长期有效,无长期副作用,减免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术可逆。
如果您的情况基本符合下列描述,您将可能有机会接受该器械在国内的首批治疗使用:
1、18周岁≤实际年龄<75周岁,且预期寿命大于3年。
2、生理状况可接受外科治疗,如可耐受常规麻醉和腔镜手术。
3、至少6个月以上的GERD病史(包括确诊或有典型GERD症状,如反酸、烧心等),且对药物酸中和或抑制治疗有应答。(烧心的定义:上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或不适等感受。)
4、需要每日服用PPI药物。
5、食道pH监测显示酸暴露总时间>4.5%。(在接受该检查前,应停止所有抗反流药物治疗至少7天。)
6、暂停PPI药物治疗期间有GERD症状。
7、愿意配合并完成研究随访及相关检查。
8、自愿参加本试验并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
如果您的基本情况有一条符合以下描述,您可能不适合该器械在国内的首批治疗使用:
1、需行急诊手术者。
2、近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研究性药物或器械临床试验者。
3、有如下病史之一者:接受过胃食管手术,接受过抗反流外科治疗,有胃食管癌史或胃癌史。
4、有针对GERD或BE的内镜干预治疗史。
5、疑似或确诊的食管癌或胃癌。
6、经内镜检查确认大于2cm的食管裂孔疝。
7、食道测压检查结果:湿咽后远端收缩积分(DCI)平均值<500,或无效吞咽百分比>30%。
8、食管炎C级或D级(LA分类标准)。
9、身高体重指数BMI>35。
10、最近3个月,平均每周出现吞咽障碍症状不止1次。
11、诊断患有硬皮病。
12、诊断有食管运动障碍(例如失弛缓症、胡桃夹食管、弥漫性食管痉挛、食管下括约肌高压等)。
13、已知有食管狭窄或食管解剖结构异常(如Schatzki环、梗阻病变等),或有相关病史。
14、患有食管或胃静脉曲张。
15、患有BE。
16、无法理解试验要求,或不能完成研究随访计划。
17、孕妇,哺乳期妇女,或打算在研究阶段受孕的。
18、患有可能导致无法依从满足方案要求或较低预期寿命(如少于3年)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19、诊断患有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但如果是因为使用某些药物而表现出抑郁症状的除外。
20、已知或怀疑对钛、不锈钢、镍或含铁元素材料过敏的。
21、体内有电子类植入物,或腹部有金属类植入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