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急性阑尾炎的简介与病因
急性阑尾炎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 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发病率约为1/1000,其终生患病风险男性可达8.6%,女性可达6.7%,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任何年龄段人群均有患病可能。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以通过抗菌药物保守治疗获得缓解,但保守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目前荟萃分析显示复发率高达30%,故该病一旦诊断,如无绝对禁忌症的患者,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
阑尾解剖位置
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因是阑尾腔梗阻后继发感染,常见病因:
1)梗阻:梗阻是急性阑尾炎发病的最常见的基础因素,常导致阑尾管腔梗阻、腔内压增高,故急性阑尾炎在发病初期常可表现为脐周及剑突下绞痛;阑尾由回结肠动脉的终末分支供血,当管腔发生梗阻时远端易发生血运障碍,导致炎症甚至坏疽的发生,常见的梗阻原因有粪石及粪块、寄生虫及其虫卵、系膜过长或过短导致的扭转、既往炎症等导致的管壁瘢痕及纤维化、阑尾开口处的占位性病变等。
2)黏膜下淋巴结肿大:阑尾的黏膜下层淋巴组织较其余肠壁丰富,任何原因导致的阑尾黏膜下淋巴结肿大均可继发官腔狭窄,淋巴组织在10岁后充分发育,中年后淋巴组织逐步开始退化,故急性阑尾炎的发病亦多居于此年龄段。阑尾的黏膜下淋巴组织肿大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相关,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亦可导致阑尾淋巴结肿大。
3)其他:急性阑尾炎还与阑尾先天畸形、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及胃肠道功能有关。
急性阑尾炎的自愈率很低,疾病逐步发展可由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演变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甚至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阑尾尖端方向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阑尾的位置与胚胎发育相关,位置多变,内脏疼痛定位不准,起病较急,病程发展较为复杂,易造成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故阑尾炎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可以降低穿孔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急性阑尾炎缺少极其特异的临床症状、体征,故误诊率很高。
1986年Alvarado教授提出的Alvarado 临床评分系统提高了医生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评估的准确性。这个评分系统总分10 分,包括临床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纳差)、体征(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高于37.3℃)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大于75%),其中右下腹压痛和白细胞增多为2分,其余指标则为1 分;评分为1-4 分是阴性,系统评分≥7 分的患者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性大,建议急诊手术治疗。
腹部超声具有价格便宜无放射线等优势,阳性率可达65%-90%,但超声诊断对设备及操作者的个人技术依赖性较大。CT检查阳性率及特异性均较高,有学者研究表明:术前影像学评价有助于减少阴性阑尾切除术利率从20%至5%。
开腹切口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Mason RJ等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表示急性单纯性阑尾保守治疗有效率约为60%,但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可高达30%,所以患者如无手术禁忌,均应行手术治疗。
开腹阑尾切除术是很成熟的手术,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设备及技巧迅速更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所具有的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良好等优势,已成阑尾切除的首选方式。
腹腔镜穿刺孔位置
本文是吴新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