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降压药物有哪几种?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以下六大类: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代表药物有贝那普利(洛汀新)、培哚普利(雅施达)、福辛普利(蒙诺)等。
此类药物除了有降压作用外,还对心脏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心室重构、减少蛋白尿。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尤其适合于伴有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大和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
主要不良反应为干咳,有时会导致高钾血症。对合并肾血管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高血钾、服用后出现干咳的患者禁用。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等。
与 ACEI 相似,但与 ACEI 相比,该药不良反应少,不会引起干咳,对于不能耐受 ACEI 的患者可选用 ARB。对伴有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3. 钙离子拮抗剂(CCB)
该药具有扩张阻力血管作用,不影响糖、脂代谢,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缺点是部分病人服用后会出现头部胀痛、颜面潮红、心慌、脚踝水肿及牙龈增生。代表药物如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洛活喜)、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非洛地平(波依定)等。
4. 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等。此类药物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由于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脂代谢紊乱及糖耐量异常,并可掩盖低血糖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故一般不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降压药,而只是用于心率较快同时伴有冠心病或心绞痛(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5. 利尿剂
代表药物有: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速尿(呋噻米)、寿比山(吲达帕胺)等。
此类药物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小剂量使用时对糖、脂肪及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高血压合并心衰,肥胖的患者可以选用。
6. α-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通过阻滞血管平滑肌的 α 受体,使外周血管舒张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其代表药物是派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此类药物除可有效地降压外,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影响,甚至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还能减轻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故适用于伴有前列腺增生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缺点是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应用可出现耐药现象,因此临床上除非有上述适应症,否则使用不多。
本文是李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