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沈敏 三甲
沈敏 主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小儿康复科

即便拿到一张“脑瘫”的诊断书,我们还能如何生活?

1652人已读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还是不能解决人类面对的99%的疾病。当医生的诊断书下来的时候,对于疾病有一个患病率的概念,可能只是千分之几,但是对于患者和家庭是百分之百的面对。人类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心理过程都逃不过三个步骤:立即反应(否认或麻木)-完全反应(激动、焦虑、责备等)-消除阶段(接受并计划将来面对危机的方案)。当面对一张诊断书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等待,会有泰山压顶的压抑,会有无处可诉的无助,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家长尽快进入心理过程的第三步——完全接受的状态,才能很好的去评价未来需要做的事情,才能为孩子构建一个合适的人生。如果超过半年家长还是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那家长应该寻求心理学的专业帮助。

国际前沿的研究告诉我们,对于脑瘫来说,损伤的是中枢神经,虽然这种损伤已经静止,不会再形成新的损伤,但是我们真的还不能去解决这个静止的损伤,那我们该如何面对呢?科学家们想了很多办法,最能让大家觉得有希望的就是干细胞移植,但是现在能用于临床的只有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所以,对于中枢神经损伤来说,还是有些南辕西辙,我们只能等待科学家们研究出真正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一项新技术需要在反复经过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以后,才能用到孩子身上。也许未来很快就能来,但是绝对还没有来。

那面对诊断书我们该做什么呢?

我们首先要把孩子当作普通的孩子来对待,在现有的身体条件、功能状况和认知交往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高。研究发现新生儿期直至7岁,中枢神经细胞的轴突还在不断的生长和髓鞘化的过程中,那么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些轴突更好的生长和髓鞘化,就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好些的未来。我们也还知道,只有快乐的体验是促进细胞生长的,而不良刺激有可能造成的是伤害,因此积极的康复训练和合理高效的营养很重要,婴幼儿阶段的康复训练是在游戏中快乐的体验中完成的。

对于12月龄以上的孩子来说,站立位的体验相当重要,因此即便没有步行能力,也要保证每天有直立位体验,具有步行能力的孩子要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客观分析步态,根据分析结果选择不同矫形器,并且适配矫形器以后还要经过步态分析来评价效果。感谢前辈专家们发明了对于脑瘫孩子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基于这个分级,判断为Ⅳ~Ⅴ级的孩子就要及早的开始使用辅具,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也可以让他们尽早接受辅具的使用。

随着孩子的成长,肌力肌张力还有问题并且影响步行功能的孩子,可以选择肉毒素注射来缓解张力,虽然肉毒素注射后八九个月之后肌张力还会回来,但是在这八九个月中间,我们获得了锻炼拮抗肌的时间窗,获得了形成更加好的运动模式的机会。我们也可以慎重的选择脊神经背根切断术,但这样的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还需要在电生理监测下,在最小的损伤程度下,获得最佳的减张力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免会出现肌肉的挛缩和关节的变形。这个时候如果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活质量,比如出现疼痛,出现髋关节脱位,那就必须要请骨科医生给与帮助。当然,这些问题如果在出现之前就足够重视,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严格的注意姿势管理,大多是不需要走到这一步的。

不管是神经外科的手术还是骨科的手术,术后肢体的力线都被改变了,所以术后还是要规范专业的康复训练,保证治疗的效果达到最好。

当然,脑瘫孩子会面对更多的病理问题,比如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问题,需要家长仔细看护和带养。

不能走路不是孩子走入社会最大的障碍,但是不能与人交往是致命的,这会让孩子成年以后不能融入社会。因此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孩子来培养情绪控制、行为习惯和沟通与交往能力,远比行走能力来得更加重要。行走功能的障碍可以通过辅具来代偿,但是情绪行为障碍是无法用其他人或物来替代的。

另外,我们一定不要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因此,家有慢飞天使,陪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让他在将来有立足社会的资本,是我们面对一张诊断书之后要理性决策的另一个重点。

即便拿到一张“脑瘫”的诊断书,我们还是能够好好规划我们的生活,为了孩子,同时为了自己。

沈敏
沈敏 主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小儿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