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立中 三甲
郭立中 主任医师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肾内科

郭立中教授辨治膝关节积液案一则

5664人已读

1 病案介绍

许某某,男,31岁,2012年3月2日初诊。

患者于08年初开始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积水肿胀,疼痛以晨起、阴雨天为著。需每月接受抽水治疗一次,积液色黄。患者平素入夜腿怕冷,左手指间关节晨僵,无红肿热痛,左足心疼痛,既恶寒又怕热,夜间盗汗,纳可寐安。口不干,饮水多,喜热饮,嗜饮酒,酒量一斤左右。小便调,大便稀,日行2-3次。精神、情绪可。舌质深红,苔黄厚腻,脉寸小紧,关滑,尺弱、兼有滑象。辨证属寒湿下注,郁久化热,气血不畅。主以四妙丸和苓桂术甘汤化裁。

药用:黄柏15g,苍术15g,生苡仁30g,怀牛膝15g,川萆薢20g,木防己10g,油松节20g,石楠藤20g,桂枝30g,茯苓30g,陈皮15g,元胡15g,天仙藤20。21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2年3月30日):患者诉服上方七剂诸症显减,本月不需再抽水治疗。现双膝不肿,疼痛好转,晨僵减轻,盗汗偶作,入夜腿仍怕冷,大便稀。舌质深红,苔黄厚腻。脉寸小紧、虚,关滑,尺弱。原方去黄柏、木防己,加路路通10g、仙灵脾15g、杜仲15g。21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2012年5月18日):双膝关节疼痛进一步减轻,手指关节仍稍有晨僵,早餐后头汗多,大便偏稀,小便正常,纳可寐安。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寸小紧、关滑,尺弱。3月2日方去黄柏、木防己、元胡,加路路通10g、南五加皮15g、木瓜20g、仙灵脾20g、鸡血藤1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四诊(2012年6月1日): 双膝疼痛已无,自初诊3月2日至今未行抽水治疗,双腿入夜仍怕冷,指间关节晨僵未完全消失,早餐后头汗多,大便稀,日行1-2次,小便可,纳可寐安。舌暗,稍红,苔黄腻。郭师察为湿热渐清,治当转事温通。转以四逆汤和苓桂术甘汤之意加减。方中制附片先煎两小时,尝过不麻口后再放入余药同煎半小时。

药用: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20g,干姜20g,炙甘草5g,苍术15g,茯苓15g,桂枝30g,木瓜20g,油松节15g,刺五加15g,怀牛膝15g,独活15g,川萆薢15g,生苡仁15g。28剂,每日1剂,分2次服。

五诊(2012年7月27日):汗出正常,大便成形,双膝关节无不适,入夜腿仍怕冷,手指关节晨僵偶作,小便调,食纳、夜寐均可。舌淡红,苔淡黄、稍腻。上方制附片增至75g,干姜、生姜增至各30g,去独活,煎法同上,善后。

2 临证感悟

膝关节滑膜炎为临床多发性疾病,常表现为疼痛、关节腔积液等。此病容易造成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劳动力丧失,危害较大。目前虽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不少患者不能完全控制。尤其是部分中青年患者,承担许多社会和家庭责任,同时又在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中医文献中虽无此相应病名,但从其关节疼痛、积水肿胀、晨僵等主症来看,多归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

该患者初诊时以膝关节疼痛,积水肿胀为主诉,并有怕热、夜间盗汗、饮水多、舌红,苔黄,积液色黄等湿热之象。进一步询问后发现患者怕热的同时恶寒,饮水多,但口却不干且喜热饮,入夜腿怕冷,指关节晨僵,却从未有红肿热痛之症,大便稀,日行2-3次。至此,“湿、热、寒”象尽显。患者平时喜饮酒,酒性湿热。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脾为运化水湿之脏,故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出现泄泻,水湿停聚则有关节积液,苔厚腻,湿邪易阻遏气机,使经络阻滞不畅,而致关节晨僵,“不通则痛”发为关节疼痛。阳被湿困,郁则生热,舌红、苔黄、积液色黄均为其表现。其病史长达四年,迁延不愈,以致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血滞为瘀,可见舌暗。急则治标,方选四妙丸清热利湿,苓桂术甘汤化气行水,二者合用扶正祛邪,清源洁流,共奏除湿、清热、调畅气血之效。湿邪较重,暂不用甘草,加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川萆薢、木防己、油松节、石楠藤、元胡、天仙藤祛风湿,通经脉,兼止痹痛。寒热并用,寒、湿、热、痰、瘀诸邪可祛。

患者服上方7剂后即诸症显减,双膝已无肿胀,更无须抽水治疗。考虑其嗜饮酒食,已伤及中阳,而黄柏、木防己二药性味苦寒,易败伤脾胃,久用不宜。改性平之路路通亦能祛风湿,且又舒筋活络。《灵枢•口问》曰“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加仙灵脾、杜仲,合四妙丸中之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且仙灵脾散寒通痹,通中寓补,其效可显。

三诊时盗汗已无,关节疼痛进一步减轻,去元胡,指间关节晨僵仍有,此诊方药重在加强疏通之力,且渐转以温通。去杜仲,加五加皮,归肝、肾经,祛风湿痹痛,兼能温补气血,标本兼治。木瓜性温,入肝、脾经,舒筋活络,化湿和胃。患者病程长达四年,迁延不愈,恐邪已入血分,加鸡血藤能活血补血而舒筋活络。

四诊时双膝关节疼痛已完全消失,且治疗期间未曾抽水。郭师以湿热渐清为指针,转事温通。四逆汤为仲景所定温阳救里之主方,郭师在此病案以四逆作为收功之法,以期达到疾病痊愈之效。“四”:四肢,手足,然四肢禀气于胃,脾主四肢,所以它与脾胃有直接的关系。“逆”:《素问•平人气象论》言“人无胃气曰逆”。四逆之根源在于火气衰微,火不生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附子补先天欲绝之火种,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继以甘草之甘,缓扶正气,补土伏火,命根得以永固。再加苓桂术甘之意化气行水,木瓜、刺五加、生苡仁健脾补中,化湿和胃,又兼顾除痹。集油松节、独活、川萆薢、怀牛膝之力去腰膝寒湿之痹证。2个月后复诊,双膝已无不适,汗出正常,大便成形,纳可寐安。精神佳。继以上方14剂扶正祛邪以收功,防其复发。

患者至我处治疗5月,4年缠绵不愈之顽疾基本完全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纵观治疗全程,由标至本,先通后补,用药之药性首为寒热并用,后转以温药,扶阳固本,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也是郭师用药的一大特色。药典及现行教材上附子最大剂量为15g,但郭师认为,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可以不受限制,量小反而易延误病情,坐失良机,可供临床参考。

(研究生:李安娜整理)

郭立中
郭立中 主任医师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