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德华 三甲
付德华 主治医师
荆州市中心医院 甲状腺血管外科

甲亢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2951人已读

抗甲状腺药物(ATD) 是指能消除(暂时或长期)甲亢症状的药物,常用药物为咪唑类和硫脲类,国内主要为甲巯咪唑(MMI)及丙基硫氧嘧啶(PTU),其在临床适用范围较广。

抗甲状腺药物的适用范围

如今临床上治疗甲亢的方法仍是沿用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 131I 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其中 ATD 是唯一一种非甲状腺破坏性治疗,可避免手术风险和辐射暴露。其使用便利,治疗起效快,疗效确切,有免疫调节和减少甲状腺血流的作用,并且不会引起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加重甲状腺癌、其他恶性肿瘤风险,无手术治疗相关风险和并发症。

目前,ATD 仍是治疗甲亢的首选,而近年来美国对于甲亢的治疗也逐渐向 ATD 倾斜。新诊断 Graves 甲亢患者应接受 ATD 治疗。 ATD 依然是甲亢治疗的主旋律。

抗甲状腺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长期临床实践表明,ATD 总体安全性是良好的,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在所有不良反应中,较常见、发生率偏高的有皮肤过敏反应、肝酶升高、粒细胞减少等。

1. 皮肤过敏反应

服用 ATD 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患者常常可见皮疹、瘙痒不适和荨麻疹等症状,通常发生在治疗的前 3 周。如果是轻度的不适,不需要停用 ATD,而是同时给予抗组胺、抗过敏治疗,一般症状即可缓解。但如果皮损严重,为防治剥脱性皮炎等发生,建议立即停药。由于从一种 ATD 更换为另一种 ATD,也可能出现相似的副作用,不建议换另一种 ATD 接着治疗。应该选其它方式,如放射性碘治疗。

2. 肝功能损伤

患者可表现出恶心、呕吐、黄疸、虚弱等症状,此时监测肝功能指标可见升高,肝功能损伤多发生在治疗早期、药物剂量较大时。ATD 导致的肝功能损伤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晰,有假说提出 PTU 是通过葡萄糖基转移酶抑制、胆汁酸合成降低和肝细胞耗氧增加,可直接导致肝坏死;MMI 可能是因胆汁淤积而造成肝炎。无论是哪种情况造成的肝功能损伤,临床中都必须要重视并及时作出判断。临床表明 80% 的肝功能损伤发生在治疗后 12 周内,所以在此期间一定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如何处理 ATD 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对于 PTU 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如果转氨酶水平达正常上限的 3 倍以上,或治疗开始后进一步升高,则应停用 PTU,可选择更改治疗方案,并选择支持治疗、激素治疗等对症治疗手段,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而 MMI 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多为亚临床损害,仅有肝功能轻度异常时,一般不需停药,可适当减少剂量并联合护肝治疗;肝损害显著时则需立即停药,更改治疗方案,同时可使用熊去氧胆酸逆转胆汁淤积,对症支持治疗等。

3. 粒细胞减少/缺乏症

患者常表现为乏力,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咽喉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多发生在首次 ATD 治疗的前 3 个月或再次恢复治疗后的 1 个月内。

如外周血白细胞<3.0×109/L,则应立即停药,更换甲亢治疗方案。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血象恢复后,不建议更换另一种 ATD 治疗。

甲亢出现肝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症时一定要先明确病因,其是由于甲亢时高甲状腺激素所导致,还是由于 ATD 所诱发。还要仔细评估严重程度。是肝功能损伤还是肝功能衰竭,是白细胞减少还是白细胞缺乏?这对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有重大意义。ATD 常见不良反应与剂量、用药时间息息相关,但目前尚无可行的预测方法,避免起始剂量过大、治疗中及时减量可能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应充分向患者和家属充分告知接受 ATD 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各项指标实时监控,才更有利于获得 ATD 的最佳效益/风险比。


付德华
付德华 主治医师
荆州市中心医院 甲状腺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