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保兴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肾内科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介入治疗
4136人已读
患者,男性,80岁,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3年多,术前透析时内瘘血流量降至150ml/min,可穿刺部位缩短,形成血栓,导致内瘘闭塞,患者危在旦夕。经造影诊断后,给予Deep球囊扩张,透析时血流量达到300ml/min,患者转危为安。另一患者内瘘使用两年,肢体肿胀,高动力性心衰,造影显示左头臂干狭窄,左上肢静脉迂曲扩张,侧枝形成,内瘘缩窄术后球囊扩张左头臂干,病人症状缓解。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通路功能不良,透析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透析充分性,增加住院次数及花费,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延长通路的使用时间就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欧美及日本等血液净化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血管通路功能不良首选的方法。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不间断通路的连续使用、可重复操作等特点,并且在通路功能不良的多种病因中几乎均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积极开展并不断大胆创新血液透析通路的介入治疗技术,先后开展了中心静脉狭窄球囊扩张、内瘘狭窄、闭塞的球囊扩张及再通治疗等多种国内领先介入技术,减轻了众多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本文是王保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