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分级如何区分
老王,男,67岁,因为高血压波动不好控制,住在心内科病房调整血压。住院期间发现老王的血压180/70mmHg,尿里查出有蛋白,出院时医生给他诊断高血压3级(高危组)。
老王非常紧张,问医生:“什么是3级血压?我现在很危险吗?”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有高血压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血压越高,患者未来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越高,因此,将患者的血压进行分级,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医生根据患者血压的高低将高血压分为3个级别:
1级:140/90mmHg至159/99mmHg之间;
2级:160/100至179/109mmHg;
3级:180/110mmHg以上。

另外,血压越高,降压越困难,使用的降压药物的种类就越多。
因此对于血压分级低的,比如1级高血压,医生可能首先选择一个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而2级或3级高血压医生可能首先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然后根据血压对药物的反应来增加或减少降压药物。
除了血压的高低可能决定患者未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还有没有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如血脂是否高,血糖是否高,患者是否吸烟,是否肥胖、不活动,动脉血管是否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是否已经有狭窄,家族中是否有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年龄超过55岁等来综合评估高血压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根据综合评估可将患者分为低危的,中度危险的和高度危险的,即所谓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
如何区分呢?我们通过三个病例来看一下……
低危组
指1级高血压患者,没有上述提到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相对低。
例如,一名40岁男性,血压在140/90mmHg,不吸烟,体重适中,血脂及血糖都正常,家中没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平素比较好运动。
经检查,患者的高血压还未对其他脏器造成影响。这名患者控制好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后,未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很低。
中危组
指2级高血压患者,没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脏器损害。
例如一名43岁女性,血压在160/100mmHg,没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发现的早,也没有影响其他脏器,此患者就是中危组。
另外,如果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1-2个的话也属于中危组。例如,上述低危组举例的那名40岁男性,如果吸烟或有高脂血症就可定为中危组了。可见,高血压患者除了降压以外,还应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才能降低未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高危组
3级高血压患者都是高危患者,因此,只有积极降低血压才能降低其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从高危组降至中危组,甚至低危组。
1级及2级高血压患者,如果存在3个或3个以上上述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可称为高危患者。可见,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性。
如果高血压发生后没有被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已经对各个脏器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无论1级,2级还是3级高血压均为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轻则引起心肌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肾功能受损出现微量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重的可引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外周动脉狭窄,缺血及闭塞以及眼底的问题等。
糖尿病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的话就是高危患者。
.........
在前面的例子里,老王的血压是3级,已经能够诊断为3级高血压了,加上尿中出现蛋白,说明肾脏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因此,老王的高血压已经不是刚被诊断了,而是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造成了脏器损害。
因此,医生应该给老王诊断是3级高血压,高危患者;同时提醒老王要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例如需要在控制好血压后服用阿司匹林等。
本文是栗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