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应该重视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伴气道高反应性疾病。 医学界把支气管哮喘分为3期:急性发作 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月内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非急性发作期包括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一般支气管哮喘治疗达到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早期治疗可以防止气道平滑肌重塑,逆转气流受限,改善肺功能。因为出现咳嗽起病急的急性发作期,容易受到患儿家长的重视,非急性发作期的症状不明显家长易忽视。
非急性发作期家长应注意哪些:
1.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峰速仪测量PEF 、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一旦出现应及时使用应急药物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3.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防止哮喘发作、保持病情长期控制和稳定。
4.病情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长期控制药物并调整剂量和疗程:吸入型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按病情分级实行阶梯治疗。对控制不佳者可联合长效β2 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茶碱类等。
5.治疗并存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及胃食管反流等。
6.免疫治疗是最新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或减敏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奥马珠单抗。

本文是徐建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