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坤荣
吴坤荣 医师
桂平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

蚕豆病(G6PD缺陷)的来由及注意事项与部分用药禁忌

8211人已读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lucose 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由于红细胞膜的G6PD缺陷,导致红细胞戊糖磷酸途径中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减少,使得维持红细胞膜稳定性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生成减少而不能抵抗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红细胞破坏并溶血的一种遗传病”。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病系X连锁遗传疾病。患者常因食用蚕豆而发病,俗称“蚕豆病",部分重型患者可引起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或在特定条件下(氧化应激、食物或药物)诱发非免疫性溶血,危及生命。本病重在预防。

G6PD缺乏症主要分布于东南亚、非洲、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全世界约4亿人口受累,男性多于女性’”。我国G6PD缺乏症的分布呈南高北低趋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区人群患病率高,随着人口流动,患病率较低的地区也呈现增高趋势。

新生儿筛查

G6PD缺乏症新生儿筛查推荐开展地区:世界卫生组织( WHO)建议在男性患病率>3% ~5%的地区应常规开展G6PD缺乏症的产前健康教育及新生儿筛查。

G6PD临床分型

根据G6PD酶活性水平以及G6PD缺乏症临床表现的有无及程度, WHO将G6PD酶活性分五个亚型。(1)酶活性严重缺乏伴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酶活性接近0,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慢性溶血,药物、感染、特殊食物等可诱发急性溶血,常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酶活性严重缺乏:酶活性低于正常的10% , 药物、感染、特殊食物等可诱发照 急性溶血;(3)酶活性轻中度缺乏:酶活性为正常的连 10% ~ 60% ,临床症状轻重不- - ,药物可诱发急性溶血;(4)酶活性轻度降低至正常:酶活性为正常的温 60% ~ 150% ,一般无临床症状;(5)酶活性增高:酶活性可高于正常的150% ,临床无症状。G6PD缺乏症患者的酶活性主要为1 ~3亚型。

临床表现

G6PD缺乏症临床表现差异大,大部分患者终身可无临床症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该病通常不影响寿命及生活质量,仅小部分患者在食物、药物感染诱发G6PD缺乏症下出现发作性溶血性贫血,甚至表现为自发性慢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期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有乏力、面色苍白、黄疸腰痛,实验室检测提示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网状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尿等。G6PD缺乏症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表型: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G6PD缺乏症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和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G6PD缺乏症高发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G6PD缺乏症导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出生后2~4 d,也可提前至生后24 h内,以中重度多见,容易引起胆红素脑病,早产儿重于足月儿。新生儿G6PD缺乏导致黄疸的临床表现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G6PD缺乏同时合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缺陷可加重黄疸;产妇若使用了禁用慎用氧化类药物中草药,可通过乳汁诱发或加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的衣物用樟脑丸(茶)存放过,也可诱发溶血。

2.食物、药物或感染诱发的急性发作性溶血:常由于进食干鲜蚕豆及其制品后出现急性溶血,溶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期常见,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通过乳汁诱发溶血。但并非所有G6PD缺乏症个体进食蚕豆都可诱发溶血,溶血的发生与个体健康状况、进食蚕豆的量有关,生鲜蚕豆比蚕豆制品危害更大,蚕豆诱发的溶血常发生在24 h内。除蚕豆外,溶血的诱因还主要包括氧化类药物(表1)及感染(主要为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伤寒),绝大部分患者接触诱因后1 ~3 d发病,蚕豆诱发的溶血症状常重于药物诱发的溶血。食物、药物或感染诱发的急性发作性溶血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寒战、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重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溶血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溶血多为自限性,时间一般持续1 ~2 d,长者可达10 d。在临床上常难预测某种药物是否会诱发G6PD缺乏症个体急性溶血发作,溶血的发生与个体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健康状况、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感染,以及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有关。

3.自发性慢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也称为“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是G6PD缺乏症的少见临床表型,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被诊断,表现为慢性自发性血管内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为主),红细胞中持续Heinz小体阳性,中重度贫血,或持续溶血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外源性诱因可并发急性发作性溶血,加重病情。

治疗及预防

1.治疗:患儿在无溶血发作时无需特殊治疗。当出现急性溶血时,应立即阻断诱因,并对症治疗。当合并慢性溶血性贫血时,应根据贫血程度选择相应治疗,严重贫血可输入G6PD活性正常的红细胞或全血。对达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应根据胆红素水平及个体情况,给予药物、蓝光或换血治疗,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其中蓝光治疗是最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外周血胆红素浓度。

2.预防:在高发地区应常规开展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及家属须及时给予健康教育,避免进食干鲜蚕豆及其制品,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日用品,尤其避免使用禁用、慎用氧化类药物。当出现急性溶血时,应立即停止接触和摄人可疑食物、药物,并尽快到有资质医院就诊,按急性溶血性贫血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G6PD缺陷患者禁忌和慎用的部分食物、药物

一、禁止食用蚕豆、蚕豆制品。

二、禁止接触含萘的臭丸、樟脑丸、那天水、硝基漆等苯类化学试剂。

三、禁止使用氧化性药物如抗疟类、奎尼丁,磺胺类、解痉镇痛药、硝基咪喃类、维生素K3、维生素K4、氯霉素、大剂量维生素C、氯喹、砜类等药物。

四、中药避免使用:金银花、黄连、 珍珠粉、牛黄、腊梅花、熊胆、薄荷、穿心莲等。

五、慎用中成药:保婴丹、 开口茶、七里散、 猴枣散、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

G6PD遗传咨询及更多咨讯请扫码咨询:

K4~_T{J}G@}YOV]`{PB~{$G.png

注:部分原文引用《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7,52(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吴坤荣
吴坤荣 医师
桂平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