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继红
张继红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肝胆外科

如何确诊肝内胆管结石?

6149人已读

由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肝内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日益增高。门诊看到许多“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实际上并非肝内胆管结石,很多属于肝内钙化灶,但却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那么,如何诊断肝内胆管结石?一言以蔽之,对临床疑似或健康体检疑似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明确:至少具备肝内胆管腔内结石影像和相应胆管扩张两项基本条件,才能确立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其实,有扩张的胆管内才能更清晰地显示胆管腔内结石的存在。

肝内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CP、直接造影、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普查和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无创、方便、易行、价廉,通过检测肝内胆管腔内高回声后伴声影而确认肝内胆管结石的存在。表现为斑点状、条索状或管状、串珠状、圆形或不规则强回声区后伴声影。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钙化也具有结石样超声影像表现。

B超对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的判断有限,准确性不高,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主要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的筛选、术中引导取石和随访。

2、CT诊断

CT是通过显示病灶密度变化诊断疾病的,可全面显示结石在肝内胆管的位置、分布、胆管扩张程度及受累肝组织病理改变等情况,还能显示肝门位置及肝外胆管情况,对结石的判断、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高密度结石影像,以斑点状、条索状或管状、串珠状、圆形和不规则高密度影等常见,伴有胆管扩张和受累肝组织萎缩、邻近肝组织代偿性肥大等,有胆管细胞癌是表现为低密度软组织病灶。

CT是显示与钙质含量有关,对阴性结石(低密度和等密度结石)和泥沙样结石检出率较低,对胆管狭窄的诊断价值也有限,估计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结合B超、造影等其他方法或三维可视化重建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更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

3、直接胆道造影

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术后T管造影)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和胆道树,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内胆管的狭窄或远端扩张及解剖学变异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PTC适用于肝内胆管扩张明显的病例,ERCP适用于肝内胆管扩张不显著的病例,T管造影用于胆道探查取石术后病例。影像学特征是胆管腔内充盈缺损,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星茫形、串珠状、不规则形、息肉形),充盈缺损区总是见于扩张胆管的腔内。

PTC和ERCP均为有创检查,技术要求高,一般不作为首选。PTC、ERCP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PTCD是用于胆道引流的方式。

4、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无创性检查,利用磁共振水成像原理,不需要做十二指肠镜即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有别于ERCP)。能立体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数量、大小及分布、胆管的狭窄与扩张和胆管的形态,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胆管狭窄、ERCP失败等病例同样适用。

MRI空间分辨率低,对结石影像的显示远不如CT清晰,对狭窄胆管的显示也不如直接造影PTC、ERCP准确,尚不能完全取代直接造影,有待于技术改进和提高。临床上结合CT检查能更加明确指导手术治疗方案。

5、三维可视化技术

CT三维重建可明确结石、胆管狭窄、肝叶萎缩或肥大等相关诊断,更能显示胆道系统与肝内血管系统之间的三维立体关系,对制定治疗方案和指导手术操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影像学诊断方法较多,临床上有目的地选择应用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达到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应用最得多的是B超、CT、MRCP、超声引导下PTC。

张继红医生提示: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条件是结石影像特征和胆管扩张并存。当然还经常并存肝实质损害的各种表现,如局限性肝硬化或肝萎缩、萎缩增生综合征、肝脓肿等。肝内钙化灶虽有结石的影像特征,但没有胆管扩张,不是肝内胆管结石。

参考文献(略)。

张继红
张继红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