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造影(DSA)简史
X线血管成像的报道最早出现于1896年的维也纳.E.Haschek和O.T.Lindensal通过向尸体手臂注射汽油、生石灰、硫化汞的混合液获得血管的X线片. 葡萄牙神经科医师Antonio de Egas Moniz被冠以脑血管造影术的先驱。Moniz醉心于研发“脑动脉成像'并拟将之用于脑肿瘤定位,他用溴化锶和碘化钠的混合液注入尸体,获得脑血管的X线片。这些早期研究显示了颅内动脉的多种分支模式.这与当时基于尸体解剖研究普遍认可的颅内血管分支模式大相径庭。在完成了狗和猴的动物实验后.1927年.Moniz和同事Almeida Lima(神经外科医师)共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活体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是一名有卒中和偏瘫史的53岁男性。先用外科技术显露颈段的颈内动脉并临时结扎.再用25%的碘化钠溶液5ml注入血管。撤掉结扎恢复血流的同时进行X线摄片。经过9次尝试.成功地显示了颅内血管。Moniz报道说:“我们发现了我们迫切需要的东西。”虽然没有术中并发症的记录且颅内循环显示良好,2天后,患者死于癫痫持续状态。Moniz相继成功地获得了其他病例如癫痫、脑瘤、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的脑动脉图像。在1931年获得了第一幅脑静脉图像,当时是无意的延迟,使摄片时间处于静脉期。Moniz命名为“脑静脉相片”。
到20世纪30年代,该技术全面成熟。那时,脑血管造影术包括经皮直接穿刺颈动脉及注射有机碘造影剂。
尽管在随后的10年中有大量的脑血管造影的文章发表,其中多数源自Moniz。但脑室造影及脑照相术仍然是那个年代最常用的显示颅内病变的成像方法。1949年.Moniz因其在额叶白质切断术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贡献(而不是脑血管造影)获得医学界的广泛承认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20世纪50年代,脑血管造影术才得到广泛开展,并成为主要的颅内成像的诊断方式。著名的神经外科医师Gazi Yasargil在1953—1964年就做了约1万例脑血管造影术。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直接经皮穿刺颈动脉来进行脑血管造影是主要的技术手段。1956年,出现了直接穿刺椎动脉的报道;也有穿刺右侧头臂动脉并逆向注射造影剂进椎动脉从而显示后循环的报道。电影The Exorcist(1973年)描写了颈动脉直接穿刺的步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由颈部血管直接穿刺过渡到股动脉穿刺,在20世纪70年代股动脉穿刺得到普及。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引入,对脑血管造影术的需求显著减少,尽管该领域由于心脏介入及其他介入领域的发展仍在前进,Metrizamide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非离子等渗碘造影剂。非离子造影剂显著提髙了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中的舒适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静脉注射造影剂显示动脉的图像,由于造影剂在经静脉注射后再到达动脉系统后,显著稀释,用一般的X线摄影很难显影。在随后的数十年DSA的空间分辨率显著改善,已经接近非减影的X线片。近些年的技术进步包括旋转造影、3D造影、平板监视器造影等。在过去的十年中CTA与MRA技术的快速发展,使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评估与血管内治疗随访中的地位已经过时,但令人失望的是血管造影仍在许多中心被广泛运用于动脉瘤的常规随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