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性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力引起心肌缺血,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适,可伴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面,也可放射至右臂和两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颌部,持续数分钟,往往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它的产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所供应的血液和氧不能满足心肌需要的结果。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
病因
本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还可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心肌桥等引起。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部位
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有在早晨而不是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
4.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发作多次。
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ECG)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见的检查方法。
(1)静息心电图检查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一半是正常的,所以静息心电图正常并不能除外严重的冠心病。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大部分病例心绞痛发作时出现明显的并有相当特征的心电图改变,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心内膜下心肌容易缺血,故常见ST段压低0.1mV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或T波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无压低或直立的所谓“假性正常化”,也支持心肌缺血的诊断。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不如ST段,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差别,也有助于诊断。
(3)心电图负荷试验负荷心电图是对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给心脏增加负荷(运动或药物)而激发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
(4)心电图连续监测(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小时或以上的心电图,可从中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心电图中显示缺血性ST-T改变而当时并无心绞痛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室腔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以及心肌收缩状态,另外,还可以观察到陈旧性心肌梗死时梗死区域的运动消失及室壁瘤形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静息超声心动图大部分无异常表现,与负荷心电图一样,负荷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识别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
3.放射性核素检查
(1)Tl-静息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Tl(铊)随冠状动脉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所摄取。静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负荷后。不能运动的患者可作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静脉注射双嘧达莫使正常或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扩张,引起“冠状动脉窃血”,产生狭窄血管供应的局部心肌缺血,可取得与运动试验相似的效果。可用腺苷或多巴酚丁胺作药物负荷试验。近年用Tc-MIBI作心肌显像取得良好效果,并已推广。
(2)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静脉内注射焦磷酸亚锡被细胞吸附后,再注射Tc即可使红细胞被标记上放射性核素,得到心腔内血池显影。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4.左心导管检查
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左心室造影术,是有创性检查方法,前者目前仍然是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
病因
本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还可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心肌桥等引起。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部位
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有在早晨而不是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
4.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发作多次。
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ECG)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见的检查方法。
(1)静息心电图检查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一半是正常的,所以静息心电图正常并不能除外严重的冠心病。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大部分病例心绞痛发作时出现明显的并有相当特征的心电图改变,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心内膜下心肌容易缺血,故常见ST段压低0.1mV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或T波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无压低或直立的所谓“假性正常化”,也支持心肌缺血的诊断。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不如ST段,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差别,也有助于诊断。
(3)心电图负荷试验负荷心电图是对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给心脏增加负荷(运动或药物)而激发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
(4)心电图连续监测(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小时或以上的心电图,可从中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心电图中显示缺血性ST-T改变而当时并无心绞痛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室腔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以及心肌收缩状态,另外,还可以观察到陈旧性心肌梗死时梗死区域的运动消失及室壁瘤形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静息超声心动图大部分无异常表现,与负荷心电图一样,负荷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识别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
3.放射性核素检查
(1)Tl-静息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Tl(铊)随冠状动脉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所摄取。静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负荷后。不能运动的患者可作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静脉注射双嘧达莫使正常或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扩张,引起“冠状动脉窃血”,产生狭窄血管供应的局部心肌缺血,可取得与运动试验相似的效果。可用腺苷或多巴酚丁胺作药物负荷试验。近年用Tc-MIBI作心肌显像取得良好效果,并已推广。
(2)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静脉内注射焦磷酸亚锡被细胞吸附后,再注射Tc即可使红细胞被标记上放射性核素,得到心腔内血池显影。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4.左心导管检查
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左心室造影术,是有创性检查方法,前者目前仍然是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