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多动症干预策略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英文简称ADHD),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可影响认知、学业、行为、情绪和社交功能。ADHD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程的规范的管理。可充分调动可利用的医疗、教育资源,建立医教患三者协同的干预措施。
治疗上包括行为干预、药物、学校干预或心理干预,这些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让患者(家长)与医生共同讨论和评估各种治疗的风险与获益,以确定最佳治疗策略。
确立治疗目标
目标应由家长(患儿)和老师共同协商决定。每一阶段都应制定3-6个目标任务。可通过每日报告卡监测治疗进展。
共病的治疗
ADHD儿童可能合并一种或多种共病,如学习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抽动症和睡眠障碍。治疗上必须兼顾共病。
治疗方案的确立
对于学龄前儿童ADHD,推荐行为治疗作为初始治疗。行为治疗可以由父母或老师进行。如果行为治疗没有改善目标行为且儿童的功能继续受损,可加用药物治疗,推荐用哌甲酯。
持续的监测,定期复评,以确定是否有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和行为障碍,及时修正诊断。
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ADHD,初始治疗选择兴奋剂联合行为治疗,以改善核心症状。同时要兼顾共病。
长程监测
对于接受治疗的儿童,应定期监测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和疗效,如治疗目标的达成、核心症状的改善情况。
随诊的频率取决于用药,以及核心症状和目标行为控制的效果。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儿童应至少每年随访2次,尤其是在重要的过渡期间,如升入初中或高中时。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儿童,根据依从性、共病和症状的持久性,监测计划可从每周监测1次,剂量调整阶段到每月1次或每3个月监测1次。
疗效评估
通过客观测量核心症状的减少和/或治疗目标的改善,如,与基线相比,核心症状减少40%-50%;遗漏作业的比例从每周60%降至20%来证明治疗效果。可使用ADHD特异性评定量表来监测核心症状;可通过每日报告卡或老师定期的陈述性报告来监测目标症状。
行为干预
包括调整教育和社交环境,通过使用奖惩机制改变行为。行为干预技术包括:正性强化、暂时隔离法、反应代价法,代币行为矫正法等。
其他措施
包括父母-孩子行为疗法、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社交技能训练、心理治疗、膳食干预,还有其他的替代与补充疗法,如神经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视觉功能训练等。

本文是朱海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