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危险因素
ET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血栓和出血性并发症,减轻血管舒缩症状。现有的治疗方案不能治愈,也没有被证明可以预防ET向白血病或纤维化进展,或延长生存期。
首要的管理基于发生血栓并发症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层。基于的模型是th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for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thrombosis (IPSET-thrombosis),包括了年龄、之前的血栓事件史(thromboembolic
Events, TEEs),以及心血管因素、JAK2突变。近来对年龄大于60岁、TEEs和JAK2突变三因素在1019例2016WHO标准的ET中得到了验证。多变量分析中,心血管危险因素存未见显著性意义。
这样之前的依据年龄和TEEs的低危组(年龄60岁或更轻,无TEEs)分为了:极低危组——无JAK2突变;和低危组——有JAK2突变;高危组(年龄大于60岁和/或TEEs史)分为:中危组——年龄大于60岁,无JAK2突变,无TEEs史和高危组——年龄大于60岁,有JAK2突变,无TEEs史或者任何年龄者,有TEEs史(表1)。
需要说明的是:
1 小剂量阿司匹林(75至100毫克阿司匹林,每日两次或一次)预防ET患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在随机临床试验中尚未得到评估。血栓预防建议是从各种观察研究中提出的。在PV的一项与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联合主要终点——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主要静脉血栓形成及心血管原因死亡。
对于ET患者使用每天一次或两次阿司匹林存在争议。每日一次给药方案可能不足以持续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因为ET患者的血小板周转增加,但小剂量阿司匹林(75至100毫克)每天两次,提供的抑制作用又太持久。因此,现在有些医生对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或者症状控制不佳的ET,在平衡出血风险后,使用一日两次小剂量阿司匹林。
表1 ET的血栓危险度分组及治疗对策
本文是何广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