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糖尿病遇到肌痛,你知道它(糖尿病肌梗死)吗?
大家对糖尿病很了解,对糖尿病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也不陌生,如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等。但是你是否对糖尿病的另一个并发症很熟悉呢?
很多病程较长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没有特殊原因(如无外伤)的情况下突发肌肉疼痛、肿胀,有时皮下可触及包块,这时候就要警惕糖尿病相对少见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肌梗死(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
什么是糖尿病肌梗死?
糖尿病肌梗死,顾名思义,糖尿病病人的肌肉发生梗死,也称为自发性糖尿病肌肉坏死(diabetic myonecrosis),可以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肌肉疼痛、肿胀、压痛,一般为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或小腿后部的腓肠肌常见,上肢肌肉很少受累。可以同时累及多块肌肉,约8%患者可出现双侧肌肉受累。
糖尿病肌梗死临床特点:
糖尿病肌梗死是糖尿病的多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或主要动脉闭塞、静脉栓塞无关的骨骼肌自发性缺血性坏死。糖尿病肌梗死可以发生于1型或2型糖尿病。糖尿病肌梗死患者一般无发热,但可感觉病变部位发烫感。如果出现明显发热,需要排除合并感染。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一般红细胞沉降率(ESR)偏快,C反应蛋白(CRP)多正常,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病人可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偏高。根据检查时间的早晚及受累肌肉的块数,反映肌肉损伤的指标肌酸肌酶(CK)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糖尿病肌梗死诊断: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肌肉磁共振检查(MRI)可以发现T2加权相上病变处皮下及筋膜下高信号(水肿),T1加权相上正常肌肉分隔消失,病变肌肉低信号或等信号,反映梗死后肌肉组织水肿、炎性反应。肌肉超声可发现病变肌肉为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肌肉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表现为局部的肌肉坏死、水肿。不常规推荐,难以确诊的病人可以进行肌肉活检确诊。
糖尿病肌梗死治疗:
目前主要为内科保守治疗,早期明确诊断,卧床休息,积极控制血糖,应用止痛药物缓解肌肉疼痛。目前研究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对该病有益。
预后:
糖尿病肌梗死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轻微的病人可在数周内自行缓解,预后较好。但如果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血管广泛受累,这部分病人预后差,可以出现同块肌肉或不同肌肉梗死的复发或再发。
小结:
对于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出现非外伤性的肢体肌肉疼痛的糖尿病病人需要考虑到糖尿病肌梗死的可能。应尽早就诊,及时明确诊断,给予休息、止痛、抗凝、降糖、改善循环等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本文是漆学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