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误区:婴幼儿血管瘤究竟该怎么治?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生长非常迅速。轻者影响容貌,重者破溃感染形成疤痕导致终身遗憾。特殊部位如眼睑、鼻腔、口唇等重要部位的血管瘤,影响视力发育、妨碍呼吸、影响进食。患儿家长往往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去之而后快。
对于不同部位、不同体积、不同增长速度的血管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口服普萘洛尔、局部注射得宝松、外用卡替洛尔滴眼液等等,绝大部分患者能获得良好疗效。但由于交流缺乏或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现在仍有一些不恰当或错误的治疗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结果不满意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
误区一、放射治疗(局部同位素贴敷治疗)
局部放射治疗血管瘤,短期效果好,但长期不良后果非常显著: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发育不良等,可能让患儿遗憾一生。大量临床证据已经证明放射治疗不应当用于血管瘤,国内外早有共识。但某些单位仍然固执的使用这个方法,追求短期效果,罔顾远期并发症。
误区二、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其实一种不具有选择性的物理破坏,导致局部瘤体坏死、大面积疤痕形成,严重影响外观。
误区三、不恰当的激光治疗
选择性激光治疗可以治疗浅表的血管瘤,但不适合混合性、肥厚的血管瘤。对于快速生长、肥厚的血管瘤,激光治疗可能导致瘤体坏死、破溃、感染和疤痕形成。
误区四、不恰当的平阳霉素注射
平阳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血管瘤已有多年历史。长期临床观察表明,上唇、下唇、眼睑、耳廓、鼻翼等部位的血管瘤注射平阳霉素后局部发育不良,两侧不对称。因此,对于面部血管瘤,不推荐平阳霉素注射治疗。
误区五、消极等待不处理
大部分血管瘤在1岁后会自行缓慢消退。因此,对于部分生长缓慢、非外观部位、对功能无影响的血管瘤,可以密切观察待其消退。但如果对所有血管瘤都观察等待是不合适的。也有部分家属出于对并发症的担心而拒绝治疗,而一味等待。结果血管快速增长破溃感染,导致疤痕形成等并发症。
治疗血管瘤,选择正规医院,接受正确治疗!
本文是袁斯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