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琪 三甲
王琪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鼻息肉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2581人已读

一、概述

鼻息肉系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

二、病因

  1. 鼻变态反应 鼻息肉组织可查到较多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IgE生成细胞,且其液体内IgE水平增高,提示局部变应性有一定作用。

  2. 慢性炎症 鼻内长期慢性炎症或鼻窦脓性分泌物的经常刺激,导致鼻黏膜病变,再加上细菌毒素的作用,久之促使发生息肉样变。

  3. 遗传因素 鼻息肉通常具有家族性,提示鼻息肉的发病可能存在遗传因素的作用。

三、典型症状

鼻息肉双侧多发,单侧较少。常见的症状为持续性鼻塞随息肉体积长大而加重。鼻腔分泌物增多,时伴有喷嚏,分泌物可为浆液性、黏液性,如并发鼻窦感染,分泌物可为脓性。多有嗅觉障碍。

四、其他症状

鼻息肉阻塞鼻窦引流,可引起鼻窦炎,此时鼻分泌物较多,且常有头痛。后鼻孔息肉可致呼气时鼻阻塞感。

五、诊断依据

1.成年人多发,有一定的家族史;

2.临床以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常见表现,伴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
3.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

六、治疗

1、药物治疗

当息肉较小时,以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如倍氯米松)鼻内喷雾,每日4次,每次l00μg,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

2、手术治疗

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黏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

七、预后情况

较小的鼻息肉经如此试验治疗后有可能消退,但在多数病例,药物治疗往往无效,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办法。

王琪
王琪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