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下蹲困难、脚后跟不着地,就一定是脑瘫吗?
很多宝宝在出生时无异常,但是在学走路的时候,右下肢屈膝困难,走路姿势异常,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异常姿势依然存在、无加重趋势,到医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关节挛缩,当时医生建议,由于先天性关节挛缩是不发展性疾病,可在18岁以后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手术。
目前的症状有下蹲困难、脚后跟无法着地,为了孩子能够走的更好,家长抱着希望来到门诊。
经过查体及病史的详细了解,之前的诊断很明确,属于先天性关节挛缩,与脑瘫的症状有所不同。
什么是先天性关节挛缩:
先天性关节挛缩是因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纤维化引起以全身多个关节僵直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不发展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约占50%的患者只累及四肢关节,而且多累及大的关节,也有患儿出现关节挛缩半内脏及头面部畸形,还有可能关节挛缩伴神经系统异常,临床中许多患者表现良好,2/3者无须卧床而能行走。
脑瘫是指从受孕开始至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但是因为孩子太小,有时候症状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一些脑瘫症状会逐渐的明显,临床中常见的脑瘫症状:运动障碍(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落后、认知障碍及出现的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症状。
根据现存在的症状,经过骨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建议进行三关节融合及跟腱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应在手术早期和手术后坚持支具固定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松解挛缩的关节囊、韧带和肌肉,使受累的关节获得一定的运动功能。
最后提醒,在治疗过程中,明确诊断,规范治疗是关键,切忌勿听勿信,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为了帮助脑瘫及家属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难题,医院为前来就诊的脑瘫患者提供早期病情诊断评估、康复指导、术前及术后分阶段评估、充分考虑个案针对性治疗,使每位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本文是邓京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