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就被教育“趁热吃”,可“趁热吃”真的好吗?小心癌症缠上你
从我记事时开始,就被大人教育,趁热吃,凉了吃坏肚子,溜碗边成了从小到大的记忆,并要传给下一代,可这样好吗?
《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指出:
茶水温度过高,会显著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这项研究对5万名伊朗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收集他们习惯饮用的茶水温度和食道癌发病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那些几乎不喝茶或喜欢喝凉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温度为60摄氏度茶水的人,患上食道癌的几率高出90%。
什么情况???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为20~30/1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23万,约占全球一半,而豫北地区又是全世界的高发区,发病率是世界发病水平的171倍,老百姓流传一句话,得了噎食嗝,吃麦不吃秋。而食管癌之所以高发,跟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吃饭过热,过快,喜欢蹲着吃饭,维生素摄入不足,吃腌制,霉变食物都与此有关。
食管粘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超过这一范围就容易发生损伤,造成破损、溃烂等机械损伤。
虽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复功能,损伤后会自行恢复,长期反复灼伤会导致炎症,反复刺激还会导致黏膜慢性损伤,可能诱发癌变。
怎么预防呢?
保护食管,从管住嘴开始
1. 拒绝“溜碗边”
少吃太热的食物和饮料,尤其不应超过60℃。别那么心急,喝粥不要再吸溜着碗边,汤、茶不妨等凉一些再喝。
最佳的饮水温度接近人体体温,35℃~40℃之间都相对比较适宜。
2. 吃的新鲜点
尽量远离腌制、熏制和烧烤食品,少吃太辣的食物。麻辣烫、火锅、烧烤等往往又烫又辣,不建议常吃。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提供充足的维生素,给机体修复的机会。
3.细嚼慢咽是硬道理
老祖宗讲话没有错,吃饭细嚼慢咽,以20~30分钟为宜;不要存放过多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4.远离烟酒
酒精对食管的损伤家喻户晓,最新研究数据表明,烟也可以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另外,与全谷物吃得少的人相比,摄入全谷物多的人患食道癌的风险大约低45%。
最后,温馨提醒,出现以下感觉莫忽视
1.咽下哽噎感
此症状最常见,可自行消失或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患者情绪波动时发生,易被误认为是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
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刺激性食物最为显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疼痛可被解痛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和异物感
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黏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
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患者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背痛和嗳气等症状。这些早期症状不具特异性,很多其他的食管病均或发生类似症状,但应重视这些症状,及时检查。

本文是陈志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