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不幸患上“尿毒症”,如何“活得长、活得好”?
徐教授答:正常人体腰部左右各有1个肾脏,1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2个肾脏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正常人1天之中约有10多次去卫生间排尿,排尿的过程就是排泄体内代谢毒素的过程,人体内分分秒秒都在产生毒素,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经过肾脏排泄的毒素有408种物质(包括大、中、小分子)。当人体的肾单位丧失75%以上时,肌酐、尿素氮等尿毒症毒素才开始升高,换句话说:只要人体的肾单位保持25%,肌酐、尿素氮等尿毒症毒素就不会升高,如果一旦查肾功能显示肌酐、尿素氮升高了,就说明人体的健存肾单位就不足25%。假如有一天抽血检验肾功能显示肌酐>425微摩/升时,健存肾单位只有约15%,这时就该选择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同种肾移植。
尿毒症毒素无法经由肾脏排出,这些毒素就会在体内蓄积在血液之中,因此凡是有血液流过的地方就会对相应的组织、器官产生毒副作用,使器官功能下降,逐渐产生不可逆的损害。科学研究发现,肾外脏器的损害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年限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得了“尿毒症”后,就应避免肾外脏器受到最小程度的损伤,才能使生活质量及生命年限不受或少受影响。因此尿毒症患者要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尽早采取恰当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帮助肾脏排泄尿毒症毒素,控制毒素在体内过度蓄积,避免对肾脏之外的脏器损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活得长、活得好”。现代医学实践证明患了尿毒症并不可怕,只要是在尿毒症发展的相应阶段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它对病人生活质量与生命年限的影响已十分有限。
本文是徐家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