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困难在哪里系列三——术前胆道引流
真实案例
蒋老伯平日体健,突然有一天发现小便颜色像浓茶样,以为上火了,多喝水,找了中医开了泻火药,仍然不见改善,而且发现大便慢慢灰白了。有一天,好久没见的小舅子来串门,发现他的眼睛变黄了,以为他得了肝炎,便陪他去了传染病医院,检查发现是因为肝门部胆管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而非“上火”和得了肝炎,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做个胆道引流才得以“去火”,随后接受了根治手术顺利出院。
胆管癌导致胆管梗阻,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就像家里的下水道堵了,污水会反流到家里一样。胆红素到了眼睛,便会出现巩膜的黄染;胆红素到了皮肤,导致皮肤瘙痒,可以看到病人经常瘙痒不止,夜不能寐,身上抓的遍体鳞伤。胆红素到了胃肠道,肠子们便不怎么工作,导致没有食欲。相应地,尿里胆红素多了,尿色加深;大便里胆色素少了,大便变灰白。
肝门部胆管癌大多伴有梗阻性黄疸,而根治手术需要联合大范围肝切除,故术前需要有效地去除黄疸。目前胆道引流去黄疸的方式主要有:
1)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就是经过皮肤穿刺肝内胆管并留置引流管(图 1)。
这种方式操作比较简单,在美国和我国是最常用的引流方式。缺点是有肿瘤细胞沿着引流管播散的风险,约1%的患者可以看到由此导致的窦道和腹腔的种植。此外,由于呼吸运动,肝脏会不停地上下移动,引流管会慢慢向体外脱出,故每隔一周要到医院拍片子看引流管有无移位。另一个引流后常见的问题是引流管堵塞引起的发热,必要时需要冲洗引流管。
2) 内镜下引流,就是经过十二指肠乳头放入胆道支架或外引流管(图2)。

前者是内引流,不应该用于肝门部胆管癌,因为可导致逆行感染;后者是外引流,理论上是最好的引流方式,但是患者要在鼻子里带根管,是否耐受是个很大的问题。
肝门部胆管癌常伴有梗阻性黄疸,误认为是“上火”和“肝炎”是很多患者常见的就医历程。通过有效地胆道引流才能“去火”,为其后的根治手术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文是项灿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