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发表者:侯涛 人已读
所谓“后遗症”是指一种疾病基本上治愈后遗留下来的某些组织、器官的缺陷或者功能障碍,例如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治愈后留下的肢体残疾或运动障碍等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非常常见的病症,常于出生1周后出现,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2种,生理性黄疸一般通过及时哺乳、适当饮水、保证大便通畅等措施可以自愈;而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比较复杂,需要及时治疗,如果不积极诊治,有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等。临床上判断1个新发的症状是并发症还是后遗症,其实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例如新生儿黄疸,如果在黄疸恢复正常以前出现的诸如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就属于并发症,而后遗症通常是指当原发疾病彻底治愈后遗留的功能性病变,例如脊髓灰质炎治愈后遗留下来的肢体残疾或肢体运动障碍,这种功能性病变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甚至会永久存在。黄疸后遗症一般是指“核黄疸”,发病原理是:高胆红素血症时,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后引起听力、视力及运动障碍,严重者可以表现为脑炎或脑瘫症状。
近日受理的1例咨询,情况如下:患儿丁某,女,6个月,于2019年5月3日出生,出生后3天总胆红素高达280umol/L,经过治疗后黄疸明显下降,目前已无黄疸,但患儿入院时听力筛查,双耳有听觉障碍,医生检查右耳有耵聍(俗称“耳屎”),给予处理后目前右耳听力正常,但左耳听力仍有小障碍,因此家长怀疑是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后遗症,而当地医生也怀疑核黄疸而向我咨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常称为“核黄疸”,在丹麦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报道的发生率分别为1/43000和1/79000,因此是发生概率极低的并发症。核黄疸的表现常为:反应差、吸奶少、肌张力升高、拥抱反射减弱,精神萎靡、呕吐,严重者可以表现为抽搐、惊厥、角弓反张、发热等。后遗症可有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等。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过高穿透了“血脑屏障”而造成大脑基底节部位的病变,发生核黄疸时,总胆红素常常高达340umol/L以上,该患儿除了听力微有小障碍外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并且黄疸在逐渐下降,因此丁宝宝的情况不属于核黄疸。
总结:作为医生,我们不可能对于临床上的疾病什么都懂,即使是全科医生也不一定都精通,都能够正确的解释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在此,我想说的是,作为临床医生,在没有得到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面前对于某种暂时无法解释的症状不要轻易去下结论,也不要轻易使用诸如“核黄疸”这种让患方觉得高精尖的概念的术语去让患方感受到恐吓,你可以超前想到一些危险的并发症,但向患方的解释必须要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本文是侯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