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钟乐
钟乐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湖南 线上诊疗科

异戊酸尿症

7264人已读


异戊酸血症 (isovaleric acidemia)是由于亮氨酸分解代谢酶异戊酸辅酶A脱氢酶缺乏,导致血中异戊酸量增加和(或)从尿中经常大量排出异戊酰甘氨酸的一种遗传病。

大量有毒的异戊酸堆积在体内,会侵害患者的神经与造血系统,若没有及时就医,病患将会面临发育迟缓、运动失调(ataxia)、昏迷、甚至死亡的危险。许多医师对此种疾病没有足够的信息与经验,往往会造成诊疗上的延迟甚至误诊,将异戊酸血症误认为其它的疾病。例如:瑞氏综合征 (Reye syndrome)、新生儿败血症或新生儿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临床特征

异戊酸血症根据病患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的早晚,可分成典型及非典型异戊酸血症两种。

I.典型(急性):典型的异戊酸血症患者在出生后通常与一般婴儿无异,有几天到几周的无症状期,但渐渐会呈现倦怠、胃口不佳、恶心、呕吐、脱水、嗜睡、活动力变差、体温偏低、甚至会有抽筋的现象。这样的症状与感冒、肠胃炎及新生儿感染很类似,常会造成诊断的困难。但由于异戊酸在体内大量堆积,病儿的身体及尿液会有类似臭脚丫(臭脚汗)的气味,成为临床诊断上的重要依据。若对病患进行血液及尿液的检验,会发现病患有代谢有机酸血症(metabolic acidosis) 、酮尿症(ketonuria) 、乳酸血症 (lactic acidemia) 、高氨血症 (hyperammonemia) 、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 (neutropenia) 和低钙血症 (hypocalcemia) 等症状。此时若没有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病患将会逐渐昏迷 (coma),甚至死亡。

II. 非典型(慢性):异戊酸血症非典型异戊酸血症病患的发病时间通常较晚,约在出生后一年左右,国外有5岁才被诊断出罹患异戊酸血症的例子。非典型的异戊酸血症症状较轻微且不明显,这一类的孩子甚至不一定有特殊的气味,但会有胃口不佳、生长发育不良、智能发展障碍、可能有难以控制的抽筋等情形,有时会被诊断为脑瘫或其它症状类似的疾病。对于此类病患而言,若饮食上没有对蛋白质做限制,一旦吃下高量的蛋白质(特别是亮氨酸),就可能转变成典型的异戊酸血症,临床症状将会加剧,甚至昏迷死亡。

发生率

根据统计,异戊酸血症的发生率相当低,约为五万分之一。

遗传模式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亲双方各带有此一缺陷基因,不分性别,每一胎皆有1/4机率可遗传此症。

治疗方式

一、饮食治疗

异戊酸血症病患对亮氨酸的代谢能力有问题,必须控制氨基酸的摄取,目标是给予患者足够保证生长发育需要,但不至于造成酸中毒的蛋白质。这需要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摄入的蛋白质的量。如果无法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补充医用的,去除了亮氨酸的奶粉。以典型异戊酸血症病患为例:每天蛋白质的摄取量仅能达1-2克/公斤,并以高糖量的饮食来补充病童生长所需的热量。轻症的患者可能只需要稍微限制天然蛋白质就可以了。过度限制蛋白质可能导致亮氨酸水平过低,出现胃口差、乏力、生长差、皮疹、脱皮和脱发。餐后2-4小时检测血氨基酸水平,了解亮氨酸水平。

饮食控制可能造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和钙的缺乏,要注意补充。

表1异戊酸尿症的营养治疗

年龄

蛋白需要(每日)

亮氨酸(每日)

能量(每日)

新生儿

2.5-3.0g/kg

80-150 mg/kg

120(100-145)kcal/kg

婴儿期

2.0-3.0 g/kg

50-140 mg/kg

115(95-145)kcal/kg

幼儿

1.5-2.0 g/kg

500-900 mg

900-1800 kcal

年长儿

1.0-1.2 g/kg

650-1500 mg/kg

1200-3900 kcal

以上推荐量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

二、药物治疗

为了降低体内的异戊酸含量,一般补充甘氨酸及肉碱(carnitine)来与异戊酸结合形成Isovalerylglycine及Isovalerylcarnitine。这两种有机物均可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藉以降低体内的异戊酸含量。对异戊酸患者而言,每人每天每公斤必须分别摄取250毫克(150-300毫克)的甘氨酸及100毫克的肉碱,才能达到降低异戊酸含量的目的。以上剂量包含食物中含有的含量。肉碱每天分3-4次摄入。甘氨酸配成100mg/ml的溶液口服,或者加入每日的特殊奶粉中。保持血中甘氨酸水平正常(200-400 uM)

三、其他治疗

如果病患的状况危急,亦可利用血液交换(exchange transfusion)、血液透析法(hemodialysis)或腹膜透析法(peritoneal)来快速降低病患体内的异戊酸。

四、随诊和监测

1. 反复发作时

1.1 饮食控制:减少蛋白质摄入,补充碳水化合物,减少消耗(卧床休息),增加左旋肉碱的剂量。尽量不要补充不含有热量或电解质的水。

1.2 监测尿酮:在出现代谢紊乱或者热量不足时可能出现尿酮。

1.3 如果恶心、呕吐可以使用昂丹司琼(每次0.15mg/kg,每4-8小时一次)

1.4 如果患者不能喝水、持续呕吐或者症状恶化,送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2. 急诊处理(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监测血糖、电解质、血气、渗透压、血氨、尿比重、尿酮体、出入水量和体重

2.1 脱水:补充水和电解质,如果需要的话,除了补充葡萄糖外补充10ml/kg 生理盐水,大于1小时输注。

2.2 低血糖:1-2ml/kg 10%葡萄糖缓慢静脉推注。

2.3 酸中毒:碳酸氢钠,1-2 mEq/kg,稀释后静脉输注,大于20-30分钟。需要的话可以重复使用。严重酸中毒的患者可以用碳酸氢钠部分或全部替代含钠液。

2.4 维持正常的血钠和渗透压:监测出入水量,体重,尿比重。低血钠时补充3%的NaCl。如果摄入水分过多,渗透压下降,可以注射速尿每次0.25-0.5 mg/kg,6-8小时一次。需要的话输注甘露醇0.5g/kg。

2.5 静脉输注左旋肉碱:每日100mg/kg,分4-6次,大于20-30分钟缓慢静推。

2.6 血糖超过200mg/dL:补充普通胰岛素,每小时0.05-0.1U/Kg。

2.7 补充能量抑制分解代谢:饮食调整;补充20%脂肪乳。

2.8 补充甘氨酸

2.9 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血培养,抗生素

2.10 持续的酸中毒或高氨血症:除了2.7的处理外,予以血液透析

预后

异戊酸血症病童家长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异常现象,必须保持比一般家长更高的敏感度,并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

异戊酸血症孩子,要避免重感冒或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一旦生病绝对不能轻忽,并尽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充分的热量;饮食方面,孩子长大后,也不一定得完全依赖特殊奶粉来提供营养,只要在蛋白质的摄取上“斤斤计较”即可;不过定期的追踪检查非常重要,经由密切的观察与生化学检测,才能给罹病的孩子真正的保障。在父母细心的的照护之下,并常常和您的医师与营养师联络,异戊酸血症的孩子也能够健康正常的成长。

钟乐
钟乐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湖南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