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达医院胸外科微创进行时——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
在医院临床外科中,微创手术越来越流行,而且已渐成主流。
近日,泰达医院胸外科又成功开展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标志着胸外科在微创技术治疗领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然,对患者而言,这就意味着又多了一种更优的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
患者,女性,62岁,主因体检发现右肺上叶肿块1周入院。入院后完善胸部增强CT、头部及腹部CT,术前心肺功能等相关检查,胸外科李林主任医师、李百玮主治医师、侯永乐主治医师、丁振兴主治医师团队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术前相关检查,考虑患者初步诊断:1.右肺上叶占位(不除外肺恶性肿瘤) 2.高血压病(3级)。患者血检正常、心肺功能正常,无明显手术禁忌征,决定拟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如期进行,泰达医院手麻醉科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顺利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麻醉成功后,李林主任医师团队按照术前手术方案为患者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用时3小时,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5天拔除胸管,出院。患者术后病理:腺癌,术后病理分期T2N1M0。
1.术前胸部增强CT


2.术中右肺上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3.术后第1天胸片

科普时间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及肺泡,是全球男性、发达国家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根据癌细胞组织学特征,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20%)和非小细胞肺癌(80%),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25%),肺腺癌(40%)和大细胞癌。
临床表现
周围型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症状或者转移相关症状。原发肺癌表现为:咳嗽、咳痰、痰血、咯血、喘鸣、胸闷、气急、胸痛、体重下降、声音嘶哑、上腔静脉综合征、膈肌麻痹、胸腔及心包积液、Pancoast综合征。肺癌远处转移表现为:颅内转移、骨转移、肝转移、肾上腺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以及少数患者有肺外表现,可出现于肺癌发现前后,也可同时出现,常表现胸部以外脏器,如高钙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副肿瘤性神经综合征等。
临床诊断
1.病史、症状及体征;2.影像学检查:胸部CT及增强CT、PET-CT;3.病理诊断(金标准):组织细胞学检查(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经胸CT引导下穿刺活检、纵膈镜活检、痰液、胸水细胞学等检查);4.分期检查:胸部增强CT、头颅MR及增强MR、上腹部增强CT或B超、全身骨扫描、颈部及双锁骨上淋巴结超声;PET-CT+脑MRI;5.基因检测:EGFR、KRAS、ALK、T790M、ROS-1、MET、RET、HER2、BRAF等。
临床治疗
近年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对于早期肺癌,人们日益追求精细且创伤性更小的手术方式;对于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深入人心,免疫治疗的出现给野生型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肺癌患者的治疗手段较前显著增多。但目前对肺癌的治疗仍是以外科为主导的综合治疗模式,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仍是早、中期肺癌治疗的金标准。作为外科医师应积极参与对患者的临床分期、切除可能性的判断和功能评估,根据肿瘤进展程度和患者功能状况决定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
随着微创胸腔镜手术技术的普及,超过90%的胸外科手术可以在胸腔镜下完成,且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腔内操作几乎是一样的,但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半年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胸腔镜肺癌手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术者视野无死角,手术操作更明确,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泰达医院胸外科团队在李林主任带领下,紧随胸外科微创时代步伐,注重胸外科先进技术学习,积极开展胸外科微创手术,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为越来越多的区域百姓提供更优质、便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区域百姓就近就能够享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本文是李百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