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何博
何博 副主任医师
上海德济医院 骨科

保护关节6个秘籍

1054人已读

作为常见的慢性病,骨关节炎随着人们寿命的不断提高,发病人群正日益增多。据统计,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其中1.9亿患骨关节炎,超过1650万人患类风湿关节炎在亚洲,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上关节炎这种头号致残疾病。

什么是骨关节炎
关节炎是指动关节(即衬有滑膜的活动性关节)的结构功能异常,一般发生在5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50岁以上发病率为50%,7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
关节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关节长时间使用,关节处的软骨变薄、软化、失去弹性,甚至碎裂、剥脱。失去了软骨的保护,软骨下的骨头就会在摩擦过程中长出“骨刺”,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因此,骨关节炎实际上是因为关节软骨磨损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受年龄、体重、外伤、内分泌、软骨代谢、免疫异常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
关节疼痛为骨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常伴随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人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全身关节中以膝关节患病率最高。这是与膝关节的特点息息相关,它不但是人体内最大的滑膜关节,还是透明软骨面积最大的关节,周围只有关节囊韧带包绕,运动形式最复杂,同时它作为唯一内部拥有韧带和半月板等结构的关节,承担着最大的负重。
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一开始患有骨关节炎,患者会感觉某些关节活动不自如,时常觉得手脚僵硬;久坐后,突然感到关节像上了锁一样动弹不得,活动几分钟后,关节僵硬才能慢慢好转。一般在早晨起床后症状会明显一些。
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变得严重,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甚至活动时时常发出咔擦声——有时候自己都能感觉到关节骨头在摩擦。膝关节受累的病人,常常会表现为上下楼梯时关节疼痛,下蹲、起立时症状也明显。
如何预防骨关节炎

创伤、炎症、超重、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都会诱发或加重骨关节炎因此,保护关节和防止骨关节病进展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关节呢?以下六个方面要尤其注意。

1

膝盖“省着用”。平时生活中,避免负重太多。避免膝关节的负荷过大而加重病情,注意少上下楼梯、少远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腿部肌力不够强的人要少爬山;长期需下蹲干活的人,坐个矮凳子;久站不动的人,要刻意动一动。需要注意的是,肌肉疲劳时一定要休息,肌肉力量薄弱时,关节受到的冲击伤害成倍增加。选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软骨发生撞击、磨损。

2

控制体重。身体肥胖、加重下肢关节的负担,积极减肥,注意调节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3

积极、规律锻炼。参加户外运动(如扭秧歌、打太极拳等)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轻缓地舒展膝关节,增加下肢的柔韧度和灵活性,让膝关节活动开以后再参加运动。积极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运动前热身10分钟,老年人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姿势,避免超量运动,避免外伤。

4

防寒保暖。冬天温度下降时,膝关节遇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关节僵硬、疼痛加重。保暖最容易做到。热敷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盐袋等,温度控制40℃-42℃,热敷一次20分钟即可,老年人对温度不敏感,注意避免烫伤。佩戴保暖性护膝是合适的,不要佩戴弹性较差、包裹过紧的护膝。过紧的护膝容易加重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小腿以下部位的浮肿、肌肉萎缩。

5

饮食调理。补充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异黄酮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蹄筋等,这些既能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又能营养软骨及关节润液,还能补充雌激素,使骨骼、关节更好地进行钙质的代谢,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6

阶梯治疗。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要在骨科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外用的喷剂、膏药、贴剂等,甚至关节腔注射药物;或者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欠佳,或反复积液的滑膜炎,游离体绞索,还可以关节镜技术清理膝关节,严重的骨关节病患者关节镜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关节置换术,以恢复关节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何博
何博 副主任医师
上海德济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