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了,一年中养肾气阳气最后一站,错过再无
立冬了,大家都知道要进补养生了,还有一些人也知道要养肾气、阳气了,可以说立冬后是养护肾气、阳气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季节,错过了,一年的健康养生等于白做了。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的千年养生之道!有这几点。
1. 早睡晚起
冬天,阳气由秋天的收敛转入潜藏,地表也变得寒冷,但地心反而是热的,因为阳气深藏地心了。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冬天井里的水是不是温暖的,这就是阳气潜藏的表现。夏天,阳气在外,井水是凉的。
五脏之中,肾主收藏,对应的是冬季。所以立冬后要养肾气、阳气。其实养肾气就是养阳气。人类应该顺应冬三月,阳气闭藏的大自然规律,这才是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白天短,夜晚长,这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应当闭藏阳气,让生命得到充分的休养。天黑就睡,一直到太阳出来再起床,你可以名正言顺的睡到太阳晒到屁股再起了。阳气闭藏的是否充分,从这个睡觉时间就可以衡量。
所以立冬后再继续熬夜,就真的是拿命在开玩笑。不但阳气得不到闭藏,还会耗伤阳气。尤其对男性同志,男人阳气越足,身体就越强壮,精力也就越充沛,身体才能越健康。男人阳气不足,危害更大,萎靡不振、面色晦暗、手脚冰凉,没有阳刚之气,身体、精力越来越差。
2. 情绪平静
立冬后,除了阳气要闭藏外,我们的情绪、心志、豪情壮气等等也要藏匿起来。这就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除了藏起来,还不要暴露,不能被别人看出来,让别人发现,就像已经得到了自己非常想要得到的东西一样,非常高兴。
这个层次就比较高深了,不是简单的日常生活了,牵扯到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心志。不单纯是身体潜藏,我们的内心更要潜藏,达到身心一致,内外结合,这才是真正的潜藏。不然你身体潜藏了,心绪不宁,思绪万千,这也不符合冬潜藏的养生之道。
现在网络上这么多养生之道,要求身心合一的并不多,大多只是要求吃什么、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养护好阳气、肾气。我们老祖宗已经给我们总结好了,不仅身体要保护好,更要在心志情绪上下功夫,这才是正确的养生健康之路!
3. 躲避寒气
这点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随着养生知识的普及,避风寒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但为什么避风寒呢?你可能说是为了避免感冒。大错特错,如果为了避免感冒,只要你身体够好,你可以不避风寒,只要不感冒就好了。
避风寒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养阳,达到闭藏的目的。
这点不在赘述了。
4. 不轻易出汗
最后一点,这点大家估计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不出汗和避风寒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闭藏。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三月,你出汗就会使阳气外泄,就不能敛藏了,你好好收藏的阳气、肾气就都泻掉了。所以,尽量少出汗,以静为主,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同季节,运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传承千年的养生之道。
当然了,我们还要结合我们现在的条件,耗肾气、阳气的事比如清淡饮食、减少内心欲望、不洗凉水澡、冰镇之品都要避免。
如果不这样有什么后果呢?黄帝内经也提出来了: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你冬天没有闭藏的好,都没有东西藏,来年春天拿什么来生发。冬天没有种麦子,春天有收成吗?春天没有生发之气,没有收成,你就饿着吧,身体就不好了。
本文是王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