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啦,这几类患者不宜根除幽门螺杆菌!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作者王伯军
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病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指南都明确指出:除非有抗衡因素,对所有Hp感染者均应予以根治。那么,抗衡因素是什么?哪些患者不宜根除Hp呢?
虽然多数Hp感染者没有症状或并发症,但已经证实所有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15%~20%可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
Hp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是胃癌发生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公认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发生模式为: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Hp感染都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长期胃慢性炎症会演变为萎缩和肠化生,甚至发生胃癌,因此Hp感染在肠型胃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近几年大量研究证实,根除Hp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病率,在萎缩、肠化发生之前根除Hp可以防止极大多数胃癌的发生。
Hp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Hp感染无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道溃疡和胃癌,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因此,Hp不是一种人体共生细菌,更不是一种益生菌,而是胃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指南都明确指出Hp所致的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除非有抗衡因素,对所有Hp感染者均应予以根治。
那么,根除Hp的抗衡因素有哪些?是否需要根除Hp,我们需要考虑的是:
1)患者能不能从治疗中受益,
2)减少感染源,
3)预防胃癌和缓解症状。
如果没有这三个获益的话,就是根除Hp的抗衡因素,就是说这个患者不需要根除Hp。
如果患者有消化性溃疡,Hp相关性消化不良,即患者有上腹胀闷、疼痛、嗳气、反酸、灼热、烧心、嘈杂样、恶心呕吐、胃纳减退等等症状,当然要根除Hp,因为根除Hp后患者可以明显获益。
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根除Hp只是为了防止胃癌的发生,那么,必须考虑患者是否有根除Hp的抗衡因素。
01
伴发严重疾病的患者
比如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精神类疾病、肝/ 肾/ 心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更加严重的疾病。
这些患者根除Hp不能从中获益,就不需要根除Hp了。
02
高 龄
高龄是根除Hp的抗衡因素,但具体多少年龄以上不需要根除Hp,目前尚无定论。
根除Hp的最佳年龄是18~40岁。近期一项香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Hp根除也可获益,但其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效果要在根除Hp10年后才能显现。就是说,60岁根除Hp,其70岁以后胃癌发病率较同龄人明显降低。
2017年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6.7岁,而胃癌发病高峰是40岁~80岁,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如果患者是70岁,全身重要脏器无严重疾病,根除Hp对防止其胃癌发生仍然是有益的。
如果患者是80岁,虽然根除Hp对其本身防止胃癌来讲获益不大,但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尚可,能耐受根除Hp的药物,也可以考虑根除Hp治疗,因为能减少家庭内Hp传染源,防止家庭成员之间Hp的互相传染;但如果患者一人独居,那就没这个必要了。
因此,几岁以上的人群不需要根除Hp,目前没有具体规定,需要结合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及家庭因素,具体分析而定。
03
儿 童
Hp感染通常在儿童期获得,但与成人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很少会发生严重疾病。在儿童期感染的Hp,还有可能有利于感染者生命后期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儿童哮喘等疾病也呈负性相关。
儿童服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治疗药物有限,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成人严重,对肠道菌群影响更大;而且有一定的自我清除率。
因此,2016年中国儿童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共识明确指出,对14岁以下儿童除非有明确指征,否则不作Hp筛查和治疗。Hp筛查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
04
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等
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哮喘患者是否要根除Hp,目前意见不一,争论比较大。
我个人观点: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Hp是致病菌,是胃病的重要病因,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而且Hp可经口传染,一人感染Hp会成为家庭内的重要传染源。
因此,要筛查Hp,要根除Hp,但根除Hp也有抗衡因素,对具体患者要具体分析,要考虑利弊得失。
本文首发: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本文作者:王伯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风禾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