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在胃癌中都有应用,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均为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但两种药物在组分、代谢原理、增效机制、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别。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对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及适宜人群产生困惑。如:在治疗胃癌、结直肠癌时,二者是否可以互换使用?在决定和调整药物剂量时,计算方法是否一样?两种药物是餐前服用、与食物同服还是餐后服用?今天,笔者就试着归纳整理二者的区别,以方便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合理用药。1药物组分有何不同?替吉奥:由替加氟(FT)、吉美嘧啶(CDHP)和奥替拉西钾(OXO)三种成分以1:0.4:1的摩尔比组成复方。卡培他滨:为5-氟尿嘧啶(5-FU)的前药,在体外相对无细胞毒性,在体内肝酶的作用下转化为5-FU,作为口服药物,能模拟持续静脉注射5-FU。2适应证有何不同?替吉奥:批准用于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仅用于适合使用替吉奥与顺铂联合化疗的患者。另据临床用药须知提示,替吉奥可用于晚期头颈癌。卡培他滨: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单药治疗对紫杉醇及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均耐药或对紫杉醇耐药和不能再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不能手术的晚期或者转移性胃癌。 3用法用量有何不同?替吉奥:根据体表面积决定成人的首次剂量(BSA<1.25m2,每次40mg;1.25m2 ≤BSA<1.5m2,每次50mg;BSA≥1.5m2,每次60mg),一天2次,早晚餐后口服,连续给药28天,休息14天,6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卡培他滨:推荐剂量为1250mg/m2,一天2次,餐后30分钟内用水吞服,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一个疗程。4药量调整有何不同?替吉奥:每次给药量按40mg、50mg、60mg、75mg四个剂量等级顺序递增或递减。有必要增量时,则可按照上述顺序增加一个剂量等级,上限为75mg/次;如需减量,则按照剂量等级递减,下限为40mg/次。卡培他滨:给药剂量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出现次数,调整为起始给药剂量的75%、50%等。5服药时机有何不同?替吉奥:基础研究发现,空腹服药可改变奥替拉西钾的生物利用度,导致其对氟尿嘧啶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降低该药的抗肿瘤作用,故须餐后服用。卡培他滨:所有的临床试验中,都指导患者在餐后30分钟内服用卡培他滨,现有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是基于与食物一同服用,因此建议卡培他滨与食物一同服用。6不良反应有何不同?替吉奥:与传统的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不同,替吉奥的剂量限制毒性(DLT)是骨髓抑制,其他重要不良反应包括溶血性贫血、食欲减少,可能导致重度肝功能异常,如暴发性肝炎。卡培他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厌食、胃肠道反应(必须预防脱水,并且在脱水出现时及时纠正)、疲劳困倦及手足综合征。7药物间相互作用有何不同?替吉奥:不得与其它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含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抗真菌药氟胞嘧啶及索利夫定或溴夫定等抗病毒药等合用,可能导致严重造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替吉奥停药后,必须有至少7天的洗脱期,才可使用上述药物;上述药物停药后须经历适当洗脱期,才能使用替吉奥。替加氟可抑制苯妥英的代谢,从而导致苯妥英血药浓度升高,合用时可能发生苯妥英中毒。替吉奥可能增强华法令钾的作用,合用时须注意凝血功能的变化。卡培他滨:甲酰四氢叶酸增加5-氟尿嘧啶的浓度,并可能增强其毒性。对于同时服用卡培他滨和香豆素类衍生物抗凝药如华法令和苯丙香豆素的患者,应该频繁监测抗凝反应指标,如INR或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抗凝剂的用量。卡培他滨不应与索立夫定或其类似物同时给药,后者结束到开始卡培他滨治疗之间必须有至少4周等待期。8组织分布及增效机制有何不同?替吉奥:替加氟在体内逐渐转化成5-氟尿嘧啶;吉美嘧啶选择性可逆抑制存在于肝脏的5-FU分解代谢酶(DPD),从而提高来自FT的5-FU的浓度;奥替拉西钾口服后分布于胃肠道,可选择性可逆抑制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从而选择性抑制5-FU转化为5-氟核苷酸,在不影响5-FU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减轻胃肠道毒副反应。卡培他滨:于动物模型给本品后,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内5-FU浓度显著高于血浆(127倍)和肌肉(22倍)内浓度。相比之下,给予5-FU后,未观察到有何选择性分布。9两种药物是否可以互换使用?综上所述,两种药物均为5-FU的前体药物,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转化为5-FU,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替吉奥通过提高5-FU血药浓度增加疗效,卡培他滨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内5-FU的浓度增加疗效。理论上来说,二者在临床治疗中可以互换使用,也有大量文献报道对比两种药物在进展期胃癌、老年晚期胃癌、结直肠癌、蒽环或紫衫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等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大多临床试验提示二者疗效相当,安全性方面,替吉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替吉奥可能是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较佳选择。因此,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中,若患者不能耐受替吉奥或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可替换为另一种药物继续治疗。然而,在结直肠癌、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中,通常不建议临床互换使用,如果确需用药的情况下,应遵循超说明书用药相关规定。10小结最后,再总结一下替吉奥与卡培他滨的主要区别。
马明哲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25日73
0
2
-
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泌素(G-17)的临床意义(最后附我个人的操作建议)
(来源于网络优质文章)很多人在体检时会发现有胃功能一项检查,包括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很多病友听说这是癌症相关的检查,所以一旦出现指标异常就非常紧张,今天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检查。胃功能三项包括: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功能三项属于无创性检查,在对慢性胃病变进行胃镜检查前,可以将胃功能三项检验当成首选筛查方式。该检查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判断萎缩是否存在,及存在的部位和程度。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PG)是胃的一种细胞分泌的与消化有关的物质,包括两种同工酶,分别为PGI和PGII。主要是由粘液细胞、胃体以及胃底的主细胞所分泌。大部分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完成消化功能,仅1%的胃蛋白酶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因此,血清中PGI和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靠指标。萎缩性胃炎时因为分泌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下降,所以血清PG的下降可提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程度。胃蛋白酶原I(PG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PGI主要是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细胞的功能的指针,所以胃酸分泌比较多的时候,PGI会升高;如果胃酸分泌减少或者是胃黏膜腺体萎缩的时候,PGI就会降低。胃蛋白酶原II(PGII)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变相关性比较高,所以如果PGII的异常,主要体现胃底的细胞功能下降。PGI和PGII的比值更有临床意义,它的比值和胃黏膜的萎缩进展呈明显的相关性。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胃泌素(G-17)胃泌素(G-17)是一种主要由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胃镜结合胃粘膜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检查有侵入性,不适用于普查和筛查。而胃功能三项无创检测实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对于胃健康状况作出进一步判断,可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它是一种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非介入性、便于动态检测的检查方法作为胃癌筛查手段。临床应用及解读临床应用早期初筛:高风险人群的胃部健康筛查;胃癌筛查。辅助诊断,监测: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动态监测胃粘膜,辅助判断胃粘膜萎缩程度;辅助判断消化性溃疡治愈情况;辅助评价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疗效。预后判断:辅助判断消化性溃疡、胃癌术后复发情况。解读一、PG:PGI≤70ng/mL且PGI/PGII≤3: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可能原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特别注意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PGI≤70ng/mL且PGI/PGII>3:胃蛋白酶分泌较少,建议定期复查。可能原因:以胃酸分泌少居多,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的高风险。PGI>240ng/mL或PGII>20ng/mL:胃粘膜有破损,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或禁酒、两周后复查。可能原因:PGII较稳定,但胃粘膜受攻击或受破坏时活动期的PGI会明显增加。HP感染、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可致血清PGI、PGII增高。胃溃疡复发PGII增高明显,十二指肠溃疡复发PGI、PGII增高明显。G-17:G-17≤1pmol/L:提示重度的胃窦粘膜萎缩风险或高酸;G-17≥15pmol/L:提示胃体粘膜萎缩或胃窦增生的风险(需排除PPI等药物影响);G-17在7~15pmol/L:提示非萎缩性胃炎。胃泌素17检测影响因素:①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G-17,预防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②服用PPI类药物后,G-17水平通常显著升高,若G-17升高不明显,则存在胃窦萎缩风险。指南/共识正是因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作用,被众多共识等文献所推荐进行胃部疾病的检测,内容如下:低血清PGI水平和低PGI/PGII比例可作为鉴别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2008年《亚太胃癌预防共识意见》第16条建议有胃溃疡、胃息肉病史及腹疼、腹泻、消瘦、柏油便的群体可进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用于胃癌风险筛查。-----2014年《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联合检测血清G-17、PGI、PGI/PGII比值及HPylori抗体,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及程度的准确性。-----2014年长沙《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以及胃泌素-17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其程度。-----2017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胃功能三项检查结合内镜精查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率。-----2017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指南》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作为胃癌筛查的依据。-----2018年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的通知》建议筛查对象以下符合第1条和2-6中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3、H.Pylori感染者;4、既往患有胃癌前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6、存在胃癌其它高危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我个人的意见:由于这三个指标反映的是胃的功能,需要和我们的临床症状和胃镜结果相互对应。有时候会和我们的临床表现及胃镜结果脱节。我的操作流程如下1.如果这三个指标轻度异常,患者又没有临床症状的话,可以暂时忽略不计,最多只需要排除幽门螺旋杆菌杆菌感染即可,如果患者有焦虑和担心,可以考虑给予胃镜检查。2.如果这些指标正常,但是有胃病相关症状;或者这三个指标明显异常,但是没有胃病相关症状,都建议胃镜检查。其实胃镜检查才是根本,才是金标准。
陈翔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14日60
0
0
-
抗癌中成药,哪个效果好?
一、祛邪为主1、平消胶囊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郁金、马钱子粉、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制)、枳壳(麸炒)。功效: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解毒止痛。治疗:用于毒瘀内结所致的肿瘤患者,具有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作用。平消胶囊是以祛邪为主的中成药,活血散结的能力较强,其中某些药物居有一定的毒性,应用时需要谨慎。2、抗癌平丸类别:处方药成分:珍珠菜、藤梨根、香茶菜、肿节风、蛇莓、半枝莲、兰香草、白花蛇舌草、石上柏、蟾酥。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治疗:用于热毒瘀血壅滞肠胃而至的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抗癌平丸以清热解毒为主,药性偏于寒凉,适合热毒较重的肿瘤患者。3、乳癖消片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勺、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牡丹皮、夏枯草、连翘、红花。功效:软坚散结,活血消痛,清热解毒。治疗:用于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或产后乳房结块、红热疼痛;乳腺增生、乳腺炎早期见上述证候者。乳癖消其实不是用于治疗癌症的,乳癖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乳腺增生、结节,属于良性疾病,但是存在恶变的可能,很多患者会到肿瘤科就诊。4、西黄丸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牛黄、麝香、乳香(醋制)、没药(醋制)。功效: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治疗:用于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西黄丸源自清代医术《外科全生集》,原名犀黄丸,犀黄即牛黄。西黄丸是治疗癌肿的传统中药制剂,疗效显著,但是价格高昂,现代常用人工牛黄与人工麝香来代替天然牛黄与天然麝香。二、攻补兼施1、肝复乐胶囊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党参、鳖甲(醋制)、重楼、白术(炒)、黄芪、陈皮、土鳖虫、大黄、桃仁、半枝莲、败酱草、茯苓、薏苡仁、郁金、苏木、牡蛎、茵陈、木通、香附(制)、沉香、柴胡。功效: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治疗:适用于肝瘀脾虚为主证的原发性肝癌,症见上腹肿块,胁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肝复乐胶囊兼顾扶正与祛邪,但是祛邪力更强,尤其注重理气化瘀。2、复方斑蝥胶囊类别:处方药成分:斑蝥、半枝莲、刺五加、莪术、甘草、黄芪、女贞子、人参、三棱、山茱萸、熊胆粉。功效:破血消瘀,攻毒蚀疮。治疗: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绒毛膜癌等)、甲状腺癌,骨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治疗。复方斑蝥胶囊攻补兼施,以攻为主,破血攻毒的作用较强,其中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应用需谨慎。3、紫龙金片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黄芪,当归,白英,龙葵,丹参,半枝莲,蛇莓,郁金。功效: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理气化瘀。治疗:用于气血两虚证原发性肺癌化疗者,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昏眼花,食欲不振,气短自汗,咳嗽、疼痛。紫龙金片扶正与祛邪并重,整体性味偏于寒凉。4、康力欣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阿魏、九香虫、丁香、木香、大黄、姜黄、冬虫夏草、诃子。功效:扶正祛邪,软坚散结。治疗: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见于气血瘀阻证者。攻补兼施,以攻为主,其软坚散结的作用较强,其中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应用需谨慎。三、扶正为主1、贞芪扶正颗粒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黄芪、女贞子。功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治疗: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虚损;配合手术、放射线、化学治疗,促进正功能的恢复。贞芪扶正并不是抗肿瘤药,而是一种用于肿瘤治疗期间提高免疫力的中成药,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2、生血宝合剂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墨旱莲、白芍、黄芪、狗脊功效:滋养肝肾,补益气血。治疗:肝肾、气血亏虚会导致神疲乏力、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生血宝合剂均可有效治疗。放、化疗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生血宝合剂对上述指标可有效提高和改善。生血宝合剂并不是抗肿瘤药物,而是一种提升血象的药物,一般用于放化疗期间。3、明乐胶囊类别:保健食品成分:人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金荞麦、磷酸氢钙、硬脂酸镁。功效:提高免疫力。治疗:保健食品,不作为药物应用。明乐胶囊并不是抗肿瘤药物,也非药品,目前归类于保健食品当中,主要作用是增强免疫力,可作为肿瘤患者提高免疫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四、中药提取物1、乌苯美司胶囊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乌苯美司。功效:可增强免疫功能。治疗: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严格来说属于西药,源自橄榄链霉菌,乌苯美司通常作为癌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辅助用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鸦胆子油、豆磷脂。功效:抗癌药。治疗: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来源于中药鸦胆子,鸦胆子油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及生长,阻断癌细胞的增殖。鸦胆子油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促进作用。具有促进骨髓干细胞的造血功能作用。3、槐耳颗粒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槐耳菌质。功效:扶正固本,活血消症。治疗:适用于正气虚弱,瘀血阻滞,原发性肝癌不宜手术和化疗者辅助治疗用药,有改善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症状的作用。来源于中药槐耳,学名槐栓菌,是生长于槐树上的一种菌类。槐耳颗粒可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4、华蟾素片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干蟾皮。功效:解毒,消肿,止痛。治疗:用于中、晚期肿瘤,慢性乙型肝炎等症。华蟾素来源于中药蟾皮,即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皮。华蟾素是现代常用的抗肿瘤药,除了作为辅助用药之外,许多无法进行放化疗的患者,常以华蟾素来维持治疗。5、消癌平片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乌骨藤提取物。功效:抗癌,消炎,平喘。治疗: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消癌平来源于中药乌骨藤,又名通关藤,常用于癌症治疗期间的辅助治疗。6、威麦宁胶囊类别:处方药,国家医保目录成分:威麦宁。功效: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祛邪扶正。治疗:配合放、化疗治疗肿瘤有增效、减毒作用;单独使用可以用于不适宜放、化疗的肺癌患者的治疗。威麦宁来源于中药金荞麦,主要用于肺癌的辅助治疗。
胡凤山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20日131
0
0
-
ETS转录因子家族以及ETS-2在免疫中的作用
前言:Ets转录因子是细胞内最大的转录因子调控家族之一,在MAPK(ERK,p38,JNK),Ca2+依赖的信号通路以及TGFβ信号通路的调节下,参与胚胎发育,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理解Ets转录因子的功能对于了解体内的免疫过程非常有意义。ETS(E-Twenty-Six)来源于病毒E26的发现,当时在鸟类中以癌基因v-ets被发现;其后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细胞ETS基因(c-ets),并依据E26的英文命名为ETS家族。目前,该家族一共有30多个成员,大多数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生物学功能。ETS家族成员Ets-1主要参与调控肿瘤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ETS家族的结构ETS家族包括Ets-1,Ets-2,GABPα,Spi-1等,通常包括两个主要的功能域:转录激活域(AD)和DNA结合域(Ets结构域)。DNA结合域位于羧基末端,由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按照α1-β1-β2-α2-α3-β3-β4的方式形成螺旋-转角-螺旋(wingedhelix-tum-helix,wHTH)这一结构。由精氨酸和赖氨酸组成的DNA识别区可以识别GGAA/T这一核心序列,该序列存在于许多基因的5’-侧翼调节区,具有反式激活功能。根据ETS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相似程度、位置,人们将ETS基因家族分为Ets,Erg,PEA3等多个亚族。ETS家族成员大部分是转录激活因子,少部分是转录抑制因子,如TEL,TCF,部分转录因子既有转录激活的作用,又有转录抑制的作用。ETS-2的结构和作用ETS2基因位于人染色体21q22.2,其转录翻译的产物为转录因子ETS2,通常作为转录激活因子结合于DNA上GGAA/T这一核心序列。目前认为与细胞对于刺激下反应,细胞衰老等通路有关。ETS2能够调控干细胞发育、细胞衰老及死亡、肿瘤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基因。这个基因的一个重要的旁系同源基因为ETS1。ETS家族的生理作用ETS家族对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以及血液生成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早期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至少有13个ETS基因,包括ETS-1,ETS-2,ETV-2,ETV-6,Fli-1,Erg,FEV,GABPα,Elf-1,Elf-2,Spi-1,Spi-B和Elk在造血及内皮细胞中表达。ETS家族能够调控许多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表达。细胞受到细胞因子刺激后,大多数ETS家组蛋白会发生磷酸化,进而影响该家族成员的DNA结合活性,转录活性以及与其它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ETS家族成员可以作为上游信号通路的效应器和下游信号通路的启动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发出的信号最后通过MAPK或者JAK-STAT信号,调节ETS家族单位的功能活性。ETS家族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包括GM-CSF、CD13/APN、Mab21、HGFR、TGF-β等。1)对CD13/APN的调控CD13/APN是一种重要的体内和体外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内皮细胞中,Ets-2的表达明显要高于Ets-1,RAS/MAPK信号通路激活,刺激Ets-2磷酸化后能够激活CD13/APN启动子活性,进而诱导CD13/APN基因转录。2)对肝细胞再生的调控肝脏在感染条件下,HGF(肝细胞生长因子)通过Ras/MAPK/ERK信号诱导c-ets-1转录,从而诱导受体c-Met的表达以及促进肝脏的再生。3)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受体II)的调控TGF-β是亦正亦邪的存在,既能抑制癌前细胞导致的肿瘤进展,也可促使肿瘤的扩散。TGF-βII型受体的正常表达于各类细胞表面。TGF-β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TGF-β可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增值,并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因子。最近的转基因小鼠研究中发现,与野生型基因小鼠对照相比较,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明表达显性失活的TGFBR2能更有效的清除胸腺瘤和黑色素瘤细胞,这一结果说明T淋巴细胞是TGF-β负性调控的重要靶点。TGF-β与II型受体结合可以诱导RI反式磷酸化,从而启动信号级联反应,抑制肿瘤生长。细胞表面TGF-β受体失活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最终产生癌症,如肠癌,胃癌,乳腺癌等。过表达ERT能够提高TGF-β受体的表达,从而使肿瘤恢复对TGF-β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的生长。4)调节细胞的分化Ets-1在B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中高表达,并且抑制浆细胞的分化。许多转录因子参与了血管的发展,其中便包括Ets家族,其参与了早期内皮细胞的分化与血管生成。5)调控细胞凋亡ETS家族的大部分成员表现为抗凋亡。缺氧能够快速诱导Ets-1表达,Ets-1随后调控下游VEGF,uPA,MMP等一些列乏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对于缺氧的耐受。在肺癌中,Ets-1可以促进BH3结构域凋亡诱导蛋白Bid,细胞色素P450,Caspase-4等基因的表达上调,抗细胞凋亡因子-1,环氧合酶-2,AXL受体络氨酸激酶,凋亡抑制蛋白2和MDM2等基因的下调,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红细胞白血病中,Fli-1发挥促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提示Fli-1通过抑制SHIP-1(含有SH2结构的5’肌醇磷酸酶-1),抑制红细胞分化,诱导白血病的发生,提示Fli-1是一个潜在靶点。ETS家族不仅可以单独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还可以同时调控两种或以上的过程。ETS家族成员在同种细胞不用时期,也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Ets-1,Ets-2,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细胞中均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研究的空间巨大。结语针对该家族,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因子Ets-1,通过抑制Ets-1,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增殖等。虽然ETS家族各成员在生理以及病理的重要功能逐渐被证实,但其在各种疾病中的调控信号以及作用的靶基因仍不清楚。通过研究ETS家族基因与其靶基因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研究与ETS家族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有助于了解其在生理病理过程以及恶性肿瘤中的发展规律,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曾红,杨洋,安输,郭晓汐,郝倩,徐天瑞,刘莹.Ets转录因子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7,33(12):1645-1650.DOI:10.3969/j.issn.1001-1978.2017.12.005.
沈露俊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7日45
0
0
-
23岁早期胃癌能治愈吗
胃癌是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当中非常常见的肿瘤。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来说都比较的高。对于早期胃癌,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义:局限于粘膜层的癌变,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都可以定义为早期胃癌。对于这部分的胃癌患者,明确的进行胃癌根治手术,不管是开放的(手术),还是腹腔镜的手术,都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总体的复发和转移的概率都很低。正因为(这样的)根治手术的确切的效果,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最近几年对于早期胃癌,已经在确保肿瘤安全性的基础上面,通过腹腔镜辅助的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手术,缩小了相应的切除范围,保留具有明确功能的幽门,或者贲门的解剖结构,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的创伤。以上文字为视频内容整理。专家提示早期胃癌患者,明确的进行胃癌根治手术。不管是开放的(手术)还是腹腔镜的手术,都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总体的复发和转移的概率都很低。
张子臻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5日46
0
1
-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变吗?
最近,有一位患者体检做胃镜检查,医生取了活检送病理,今天结果出来了:萎缩性胃炎(C2),胃窦肠化伴局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看到报告上的“瘤变”马上想到了肿瘤,忧心忡忡地找我咨询:“医生,这个’上皮内瘤变’是癌变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事儿。(一)什么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IN):是一种癌前病变,相当于胃黏膜的异型增生。根据细胞和腺体结构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大部分胃癌的发生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Correa胃癌发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上皮内瘤变<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胃癌,整个过程大概需要5至10年,甚至更长。据研究表明,5年内胃癌的发生率在明确诊断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为0.1%,肠化患者中为0.25%。同时,国外有研究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约38%~75%的患者可发生逆转,异型性消失;19%~50%的患者病变长期维持不变;仅少数发展为进展期胃癌。所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不是癌,但是存在癌变的风险,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具体要根据病理及内镜下是否存在危险因素,来进一步确定诊疗方案。(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该如何诊断与治疗?1、胃黏膜的癌前病变主要依靠:放大内镜+染色+病理活检 进行诊断;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具有一定的癌变潜力,应进行规范化的内镜下精细评估;3、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阻滞胃癌进程;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约50%,如果在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之前根除,则可获得更好的效果。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期胃癌可是使用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5、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内镜下操作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安全、有效的方式。(三)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该如何随访?1、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可每1~2年复查胃镜;2、放大内镜+染色可以显示边界不清的LGIN,建议每年复查。边界清晰、未行内镜治疗的LGIN建议每6个月复查。3、行内镜下治疗的上皮内瘤变IN或早期胃癌,建议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内镜随访,此后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并进行肿瘤标记物和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
王敏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2日90
0
2
-
这些蔬菜会致癌吗?
各种各样的蔬菜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不过网传有些蔬菜被列入了致癌清单,真的是这样吗?1、佛手瓜。网传佛手瓜不能吃会致癌,称佛手瓜炒制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虽然佛手瓜经过高温炒制确实会产生丙烯酰胺,但量很少,而且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焙烤食物、油炸食物等产品中。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只是可能会致癌,并不是吃了就会致癌。建议大家尽量选择蒸、煮、炖等的烹饪方式。2、新鲜木耳。网传新鲜木耳不能吃,称其中含有光感物质卟啉,摄入人体之后日晒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水肿、发炎,甚至引发皮肤癌。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卟啉,这种成分并不稀奇。而且卟啉会诱发皮肤癌,一般与遗传因素有关,和食物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大家放心食用就好。3、生西红柿。网传生西红柿中生物碱多,吃多了可能会导致中毒或诱发肠癌、胃癌。生西红柿中确实含有番茄碱,这种物质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中毒,引起头晕、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因此生西红柿不建议吃。但癌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因为了吃了某种食物导致的,因此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1日136
0
24
-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治疗
在门诊和病房工作中,最常被患者及家属问及的三个灵魂问题就是:该不该给患者额外补充营养?如何给患者补充营养?补充营养会不会导致肿瘤飞速生长?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营养支持,虽说远远比不上手术操作重要,但确确实实对手术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存在各种各样认识上的误区。最近做了一场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治疗在线科普讲座,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看来这个话题确实受到手术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关注。想了解更为详细的内容,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回放观看(时长约1小时)。文字内容如下:围手术期患者,由于各种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术后胃肠功能减弱,导致术前术后进食不足,即使能够进食,也会由于消化功能减弱而造成吸收减低,同时手术应激会明显增加能量消耗、修复创伤也需要额外营养,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导致大多数手术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状况或营养不良风险。根据文献报道,我国大城市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中,约35.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癌症患者中约26.8存在营养不良状态。营养不良导致的临床问题主要包括: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增加内脏功能障碍发生率,延长伤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最终的影响就是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花费增加。有些患者及家属认为,虽然我营养不良,但是肿瘤也会由于营养不足而延缓生长,而如果营养充足,肿瘤会进一步“疯长”。这种观点非常错误。首先,即使外源营养物质不足,肿瘤仍能从人体内其他正常组织不断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其次,即使提供足够营养物质,肿瘤细胞仍按其生物学特性和基本生物学法则增殖;第三,现有临床资料均表明营养治疗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同时有证据表明充分的营养支持可以使肿瘤患者生存获益。营养治疗是患者生存获益的原理,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体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疾病和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提高患者对各种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耐受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加快愈合,及时进入下一个治疗阶段。那么,应该如何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呢?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灵芝、海参、燕窝、冬虫夏草等所谓的“补品”,在营养学概念里并没有任何特殊意义。从热量供给和蛋白质补充的角度,这些补品的价值远远比不上大米白面、鸡鸭鱼肉。患者最需要的营养包括5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推荐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对于手术前的患者,营养摄入应该包括:1)适当增加瘦肉、鸡、鸭、鱼、蛋、奶、大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2)大米、白面等富含高能量的粮食类主食;3)富含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多绿色、红色等深色菜)、水果;4)适量服用维生素、矿物质制剂;5)餐次可以适当增加,为5~6次/日,可辅以助消化的药物。对于术后康复期的患者,饮食恢复过程要循序渐进,饮水→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营养摄入要注意:1)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4~6两肉、鱼、蛋,奶300~500ml、大豆制品如豆腐200g;2)可多选用富含铁、锌的红肉、内脏、水产如柴鱼、贝类等,利于伤口愈合;3)应增加餐次,两餐之间增加牛奶、鸡蛋、豆浆、水果等食物;4)适当增加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类的摄入。术后康复过程中的饮食,有一些普遍存在的误区。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炖汤喝汤。汤中所含营养成分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1)鸡汤:长时间熬煮的鸡汤虽然看上去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肉渣”中。2)骨头汤:即使长时间熬制,其钙浓度不超过4毫克/100毫升,加醋也不能明显提高钙的浓度,而牛奶的钙浓度可达到在100毫克/100毫升以上。3)鱼汤:特别是乳白色的鱼汤,似乎很有营养。但是炖鱼产生的白汤与脂肪含量有关,脂肪量越多汤的颜色越白。熬汤过程中:鱼肉中的脂肪外溢、水溶性蛋白质和骨骼中的卵磷脂溶出,胶原蛋白水解为明胶分子;锅内沸腾的汤汁使上述脂肪组织被粉碎成微粒,而卵磷脂、明胶分子和水溶性蛋白质则成为乳化剂,形成了水包油的乳化液,乳化颗粒悬浮在水中,散射后造成的光学效果,使得汤汁外观浓白如乳,但实际汤中的脂肪乳化剂和可溶性蛋白质,与鱼肉总量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发生只喝汤不吃汤渣是不对的,蛋白质主要还是存在于块状的鸡鸭鱼肉中,在胃口欠佳、进食量受限的时候,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富含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以满足机体基本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再适量喝汤。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通常可以给予静脉输注营养液(含有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就是所谓的“打营养针”。但是,与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相比,口服(肠内)营养支持使用方便、疗效更显著,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花费更少。因此,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只要有进食的可能,应该优先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剂(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肠内营养粉,营养液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forSpecialMedicalPurpose,FSMP),是一类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适于作为疾病治疗期间和营养需求增加者的营养之选,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简单来说,完全可以代替“饭”的食品,满足每天的营养需求。不是药品!不是补品!不是保健品!最后,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灵魂三问,总结回答:1、在患者不能达到正常饮食量、或者不能满足各种营养物质均衡摄入的情况下,需要额外补充营养。2、手术患者需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热量以精细主食提供,蛋白质以瘦肉、豆制品、蛋、奶等为主提供,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通过新鲜蔬菜水果及坚果提供。3、充足的营养不会导致肿瘤飞速生长,反而是有利于机体正常组织对抗肿瘤。在严重饥饿的情况下,肿瘤细胞能够抢夺正常组织的营养,所以营养不良只会使正常组织更多的受损。
王黎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0日213
1
4
-
消化道肿瘤-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饮食指导
【全胃切除术后饮食指导】1●术后严格限制甜食的摄取。2●避免摄取过于粗糙的食物。3●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4●进餐时,避免喝下大量的汤或饮料。5●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切勿暴饮暴食。6●手术后初期,牛奶及乳制品应尽量避免食用。7●进餐时,可采半坐、半卧的姿势,餐后20-30分钟再平躺。 一、全胃切除术后饮食指导1、近期指导1)手术刚结束:由于手术肠道的创伤会比较大,麻药还没过,所以需要禁食水1-4天,禁食期间可以通过经营养管输送肠内营养,或者肠外营养补给能量;2)术后5-10天:患者肠道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当肠道内的气体排除后,可以进食少量的流质饮食,如小米粥、米汤等。以后逐日增加每次食量与进食频次,最大量可以至每餐200ml,每日6餐至8餐,可以选择米汤、果汁、豆浆等这些高蛋白、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物,定时定量,要精细易消化;3)术后8-21天:可以选择半流质饮食,每天5次至6次,可以选择面条、藕粉、碎菜、米粥、蒸蛋、豆浆、鱼肉、瘦肉等;4)术后3周后:可以尝试比较柔软的食物,馒头、米饭、各种炖肉、豆制品、包子、各种嫩菜等软食。 2、远期指导1)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胃切除术后,胃内储存的食物功能丧失,因此每餐的食物摄入量不应过多,因为肠道没有储存食物的功能,每餐饮食的量应该是术前的1/3,人体需要的食物量要通过增加餐饮次数来达到,每天吃5-6顿,用餐时不要喝太多汤或饮料。2)选择清淡、柔软的饮食不要食用高糖食品,太粗的食物也不要食用,高脂肪、肥腻的食物也不适宜,否则会引起腹泻和胀气,因为吃进去的食物直接进入肠道,很容易引起这种症状,低脂、低糖、清淡的食物可以让肠道更容易消化吸收。3)注意营养的补充没有了胃,很多人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这样对后期的康复影响很大,因此饮食的营养搭配要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4)烹饪方式煎炸、凉拌这些方式做出的食品不适合病人,蒸、煮、炖的方法做出来的食物比较有营养,也比较容易消化。 二、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 1、病人很容易出现骨软化症,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应注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多吃骨头汤、多晒太阳。2、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病人的饮食应以精粮为主,如大米和面条、鱼类、蛋类、新鲜豆制品,以及一些新鲜蔬果,烹饪上应以易消化的原则为主,避免辛辣、寒冷、酸的食物,否则很容易刺激肠道。3、要细嚼慢咽,通过这些弥补措施,让入口的食物成为方便消化的食物糜。食物种类方面,肉蛋奶鱼、蔬菜水果都可以的。4、补充足量膳食纤维,纤维类菜蔬也需要有。还有误解是胃切除术后总是给患者喝很稀的粥,其实没这个必要。各种调味品包括辣椒,也都是可以吃的。过节少量饮一点酒,也是可以的。5、为了避免“倾倒综合症”,全胃切除术后的人不要一次大量喝下糖类食物。比如甜汤、碳酸饮料、啤酒等,短期大量糖类营养进入小肠吸收,可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反而诱发低血糖,会造成大汗、头晕心慌、饥饿等症状。6、全胃切除术后造血因子的缺乏,导致贫血,查外周血常规时,显示红细胞内血色素浓度低但细胞体积大,与一般缺铁性贫血不同,但这种情况后果并不严重,而且现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因为有原发病等等原因,术后如果病人复查有营养状况不良,可以适当药物补充。7、全胃切除后的消化功能并发症主要有空肠食管返流或者吻合口狭窄。空肠与食管的接口可能因为疤痕收缩等原因而出现狭窄,严重的可以到饮水后都呕吐。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内镜处理,内镜下狭窄切开远比球囊扩张的长远效果好。8、全胃切除术后还要注意原发病的化疗、随访。 三、其他知识点1、胃的功能只要是暂时容纳和研磨食物这样的机械功能,还有非常初级的消化和一点点吸收功能,消化吸收主要靠的是小肠;2、胃还有一些内分泌功能,比如一些激素让人有饱胀感,还有造血相关因子等,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验血,如有贫血需要药物纠正,前面提过。3、胃全切除术后,仍然会有饥饿感觉,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完全正常。4、由于没有了胃食管交界区的控制作用,空肠内液体可能返流到食道,平卧比如夜间休息时甚至返流到咽部,让人呛醒,老年人还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等。但因为没有了胃酸,全胃切除后食管返流的刺激症状要比保留了一部分远侧胃的手术要小。避免这种问题的方法是睡前不要饮食,还可以将床头抬高,或者是高枕睡眠。
庄卓男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07日38
0
1
-
胃癌!如何早期发现?如何预防?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位,死亡率排到了第五位。每年新增病例68.9万人,占全球的42.7%;每年死亡49.8万人,占全球的47%;图1:我国胃癌流行病学我国超过85-90%的患者被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早期胃癌的确诊率不足10%!始发阶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10年存活率可达100%;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90%;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30%,尤其是晚期胃癌仅为10-14%,末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已经完全失去了治疗的意义。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为何胃癌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1、早期胃癌患者超过70%没有特异性症状,或者即使有症状也非常轻微,常见的如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饭后加重、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容易当成一般的“胃炎”、“消化不良”草率处理,甚至置之不理;延误了最佳发现时机。甚至有人认为:胃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无症状”。2、多数人不重视体检,尤其是惧怕或者拒绝胃镜检查;迄今为止,胃镜仍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3、不知道、不了解幽门螺杆菌的危害:约90%的胃癌与这个细菌相关;然而许多人不不了解这个极易通过共餐可以传播的致癌菌。4、5年生存率高与癌症早期发现密不可分。在癌症的防治上,有两个公认的世界标杆,一个是美国的肠癌,另一个是日本的胃癌。如果细心观察他们的措施,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普及癌症防治知识,推广内镜筛查。日本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60%,而相比之下,我国只有15%左右。如何早期发现胃癌呢?答案很简单:做好胃癌筛查!1、筛查的高危人群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病人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2、如何筛查?胃癌的筛查方法,常见的有胃镜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Hp)检测等。下表是一个评分表,按照评分,进行相应的筛查:(表1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下表是筛查的具体流程:(图2:早期胃癌筛查的推荐流程)迄今为止,胃镜检查仍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因此,到了40岁做一次胃镜检查非常必要,也比较简单、直接、高效。也可根据表1进行评分,以判断自己如何进行胃镜检查:①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强烈推荐胃镜精查(每年胃镜检查);②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推荐胃镜精查(每2年胃镜检查);③胃癌低危人群(0~11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可定期随访(每3年胃镜检查)。如何远离胃癌呢?尽管胃癌的成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是以下被公认为是造成胃癌的主要因素:①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比如CDH1。②感染因素:携带幽门螺旋杆菌。③饮食因素:大量吃高盐食物或烟熏食物,缺乏蔬菜水果。④习惯因素:抽烟,喝酒,缺乏运动。只要远离这些致癌因素,就有有效预防胃癌。遗传因素,作为普通人可能无法干预,但是,比普通人提早进行筛查,也能有效预防何早期发现。其他因素,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1、根除幽门螺杆菌通常正常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到最终发展成胃癌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即胃癌发生五部曲: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而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左右;而它又是90%的胃癌(肠型胃癌)的主要诱因,因此,及时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第一关键。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阻断胃癌进程,见下图——2、改善生活习惯包括:①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②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③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④戒烟;⑤少喝或不喝烈性酒;⑥放松心情,合理减压。3、胃镜检查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莫过于及时做一次胃镜检查。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做胃镜呢?1、无症状的普通健康人,无论男女要在40岁以前;2、还有一类是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这就要提前了,比如30岁左右;这类人包括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高发地区人群、有不良嗜好(烟酒、腌渍、烧烤食物等)、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胃癌前疾病(息肉、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术后胃等);3、有症状呢?当然要首选胃镜;比如长期消化不良,长期腹胀、胃痛、烧心、食欲减退等等,需胃镜查看胃粘膜受损情况。
孙普增医生:《胃病》专号2022年12月07日39
0
0
胃癌相关科普号

匡山医生的科普号
匡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放疗科
1253粉丝1089.6万阅读

邱立新医生的科普号
邱立新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9万粉丝316.6万阅读

张成海医生的科普号
张成海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
3919粉丝51.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马明哲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外科
胃癌 307票
胃炎 51票
胃肿瘤 18票
擅长:擅长胃部肿瘤(包括胃癌、胃窦癌、胃体癌、贲门癌及胃肠道间质瘤)的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胃癌的保幽门及保神经功能手术;贲门癌的防返流吻合;胃癌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 -
推荐热度4.9徐志远 主任医师浙江省肿瘤医院 胃外科
胃癌 254票
胃肿瘤 16票
贲门癌 6票
擅长:擅长胃癌、贲门癌、各类胃肿瘤的诊治 -
推荐热度4.4杜义安 主任医师浙江省肿瘤医院 胃外科
胃癌 166票
胃肿瘤 4票
胃肠道间质瘤 4票
擅长:研究方向:胃癌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胃癌的外科治疗、微创手术、功能保留及功能重建手术、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以及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上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上腹部各类肿瘤的手术,如开放和3D腹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微创手术、功能保留或者功能重建的胃癌切除术,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晚期卵巢癌减瘤术、肝癌切除术、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