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规报告,主要看哪几个指标?
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一)开篇(2)
如果您对这个系列的文章感兴趣,请点赞评论;如果您有关于血常规报告解读的问题或困惑,可以提问,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优先涉及。
拿到血常规报告,我们首先要看的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计数(RBC)的正常值范围是4-4.5*10 ^ 12/L,相应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是120-160g/L(男)或110-150g/L(女)。方便起见,我们习惯于主要看血红蛋白值(Hb),血红蛋白低于110g/L,提示贫血,高于160g/L,提示红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WBC)的正常值范围是4-10*10 ^ 9/L,中性粒细胞(N)比值为50-70%,相应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2-7* 10 ^ 9/L。高于10,提示白细胞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医生通常说的“白分增高”,就是指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见于细菌感染。低于4,提示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对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绝对值可能更重要,更能反映白细胞的质量。
血小板(Plt)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 10 ^ 9/L,低于100,提示血小板减少,最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高于300,提示血小板增多,持续增高最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应当注意的是,不是说血常规的数值超出或低于正常值就一定是病。一要看超出正常值的程度,二要看超出正常值的持续时间。
所谓正常值,是指95%的正常人的检测值在这个范围之内,不等于在这个范围之外的人就一定不正常。轻度增高或减少(比如超出正常值高限或低限10%以内),没有特别不适,可能也是正常的。
血常规的检查还可能受采血时间,采血量,检测设备是否校准,是否服用某些药物等多种情况影响,比如,运动后马上检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增高,而病毒性感冒期间,可能减低。所以血常规报告异常,医生通常会建议复查,以明确结果是否准确,以及变化的趋势,帮助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是王健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