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家长对于新生儿单纯室间隔缺损不要过于焦虑
【编者按】最新的消息来自于很欣慰看到中国自己的新生儿学者报道: 在美国心脏病杂志2019年124卷613-617页(Am J Cardiol. 2019,124:613-617)上发表了我国新生儿期单纯室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和预后的情况研究报告。为我们消除了很多有关新生儿室间隔缺损的焦虑,为临床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报道了,在连续观察6750例新生儿中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和预后情况,告诉各位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其中除了新生儿期单纯双动脉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和膜周部大于4毫米室间隔缺损这两种情况外,其他类型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室间隔缺损的自发性闭合率(6750例连续新生儿)
虽然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但其真实发生率和自然闭合率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研究旨在为中国新生儿中VSD的真实发生率和自然闭合率提供数据。我们在3家医院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所有新生儿都接受了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单纯VSD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组,并进行了7年的随访。在6750例新生儿中,共检测到113例VSDs(发生率1.67%),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2.8%,其中膜周型35例(5.2%),肌部型72例(10.7%),双动脉下型6例(0.9%)。在7年的随访期间,18例需要手术或经导管闭合。膜周VSD (perimembranous VSD)和肌部VSD (muscle VSD)患者的自然闭合率分别为51.4%(18 / 35)和97.2%(70 / 72)。排除双动脉下型、膜周型缺损≥4mm是VSD不能自发关闭的危险因素。膜周型VSD不能自发闭合的独立预测因子为缺损≥4mm。不同部位的肌部VSD在不同时间的自然闭合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中国VSD新生儿的真实发病率和自然闭合率。
本文是胡志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