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MDT)门诊成立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其目的是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整合医疗资源,依托多学科团队,为患者确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院专业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多学科协作发展。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小组(MDT)成立了,本次成立仪式于11月5日在门诊楼(1号楼)3楼多学科综合门诊举行,胃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小组(MDT)是由我院房学东副院长牵头成立,得到了主管门诊朱冬冬副院长、放疗科老主任姜德福主任、门诊部张开治主任、门诊部朗芳护士长及多学科综合门诊办公室沈玉杰护士长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邀请到了内镜中心张斌主任、电诊科王辉主任、病理科王丽萍主任、放射(介入)科柳林主任、放射治疗科程光惠主任、肿瘤血液内科白元松主任及肝胆外科曹宏主任参加成立仪式,而且每位主任都带来两位科室骨干(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参加。
首先,作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小组(MDT)的牵头人房学东副院长致开幕词:对成立胃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小组(MDT)的各个科室负责人表示衷心的感谢,虽然我院的胃结直肠肿瘤MDT门诊的成立比省内其它医院晚了一点,但是我们有住院病人MDT讨论的数年经验,再加上各个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做的更好,MDT门诊的成立可使病人一次挂号可以见到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既加强多科协作,提高诊疗水平,又避免病人多次挂号、往返奔波,提高了诊疗效率及病人满意度。既可以做到“同病异治”,又可以做到“异病同治”。
其次,朱冬冬副院长也发表讲话表示:为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医疗品质,满足患者疾病诊治需求,为更多的胃结直肠肿瘤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感谢房学东副院长牵头成立胃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小组门诊,MDT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深度团队合作能够为患者选择了最精准、最科学、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供准确诊断,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科学施治,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朱冬冬副院长也指出:MDT成立容易,但是贵在坚持!
再次,与会者共同商议制定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结直肠多学科协作诊疗综合门诊管理规定(试行),该试行管理规定指出需要MDT的病例范畴,为了保证MDT质量,试行管理规定也指出参与MDT讨论的诊疗医师应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或相应资质医师担任。科室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各个科室主任及骨干都表示同意,并签字表示承诺!
最后,各科室专家针对胃肠结直肠外科4例晚期结直肠癌病历进行了讨论,对多学科诊疗协作组的工作流程及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在场家属也与相关专家互动,提出治疗的期望,最后协作诊疗小组专家达成一致。今后在胃结直肠肿瘤治疗方面加强多学科协作,确保给予患者正规、系统、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健康吉林”加油助力。

本文是季福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