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胆囊结石的处理策略

发表者:陈翔 人已读

目前,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十分密切。而胆囊癌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极差等现状。

关于胆囊癌,目前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

@胆囊结石;

@胆囊腺瘤性息肉;

@胆囊管囊肿;

@长期胆囊慢性炎症,如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瓷化胆囊。

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

@胆囊腺肌症;

@吸烟;

@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不论单发结石或多发结石,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部分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并非典型的“右上腹痛及/或合并肩背部放射痛”症状,患者往往主诉为“消化不良、定位不明的上腹不适”等症状。在排除可导致此类症状的其他消化道疾病后,胆囊切除术具有适应症。

2.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cm;

@多发结石,具有结石脱落入胆总管下段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

@合并瓷化胆囊;合并糖尿病;

@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壁显著增厚,需病理检查排除胆囊癌变。而基于肿瘤外科原则及穿刺活检局限性,不建议术前胆囊穿刺活检,需手术切除并行术中快速病理检验排除胆囊癌变;

@影像学检查提示,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虽无症状,建议立即手术病理检查排除胆囊癌变;

@直径小于3cm的单发结石,虽无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无胆囊壁显著增厚,如有以下情况:胆囊结石家族史、患者年龄超过50岁、合并多年糖尿病史,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3.关于“保胆取石”的争议

基于以下原因,不建议现阶段广泛开展“保胆取石”术式。

@胆囊结石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晰。

@目前临床实践表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2016年发表的一项中国1002例“保胆取石”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保胆取石术后总的复发率为30%。此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而药物治疗亦无法避免术后结石复发。故目前不宜广泛开展。

@结石复发,反复“保胆取石”,会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

@在胆囊结石的病因及疾病发展结局中,胆囊慢性炎症始终贯穿疾病全程,目前无证据表明“保胆取石”能够逆转术后结石复发及胆囊慢性炎症病程。而目前“炎—癌转化”已经明确是包在胆囊结石的病因及疾病发展结局中,胆囊慢性炎症始终贯穿疾病全程,目前无证据表明“保胆取石”能够逆转术后结石复发及胆囊慢性炎症病程。而目前“炎—癌转化”已经明确是包括胆囊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总结

基于目前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迅速、辅助治疗手段匮乏、预后极差的现实情况,微创切除患有结石的胆囊、避免结石癌变,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及临床价值。

mmexport1574617818206.jpg



本文是陈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