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孔疝相关科普
—— 当心“小老太太疝”
一类少见的疝---闭孔疝
简介:什么是闭孔疝?
闭孔疝
是指腹腔内脏器经髋骨闭孔向股三角区突出而形成的腹外疝。

概述
@闭孔疝临床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疝的0.05%~1.4%。
@盆底肌肉及筋膜薄弱松弛是形成闭孔疝的解剖学因素,腹压升高则是形成闭孔疝的直接原因。
@闭孔疝好发于高龄、瘦小、多产的女性,其发病率是男性的6~9倍。这与女性骨盆较宽、闭孔横径更大、盆底肌肉萎缩、多次妊娠的腹内压增高并使盆壁组织松弛等因素有关。
@体型瘦小被认为是闭孔疝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原因可能缘于垫附于闭膜管上方的腹膜外脂肪减少,增加了疝形成风险。
@由于闭孔缺乏弹性,几无伸展性,故闭孔疝极易发生嵌顿和绞窄。疝内容物以小肠为主,有时可为结肠、膀胱或卵巢等。

临床表现
@闭孔疝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容易漏诊或误诊,原因是闭孔疝的疝块位置深,往往难以通过体表征象察觉。延迟诊断的病人往往需要行坏死肠管切除术,死亡率很高。
@闭孔疝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肠管嵌顿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70%以上的患者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有时疝内容物为小肠壁,容易表现为间歇性肠梗阻的症状。
@其次是闭孔神经刺激症状,这主要与疝块压迫闭孔神经有关,其特征性体征为Howship-Romberg征,表现为腹股沟区、股内侧的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可放射到膝部,疝嵌顿时可呈刀割样疼痛,当咳嗽,伸腿外展、外旋时症状加重,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时疼痛可减轻。此征是闭孔疝的特殊性表现。
检查诊断
@CT是诊断闭孔疝的主要手段,具有较高的价值,其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可达78%~100%。
@闭孔疝CT的典型表现为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间、闭孔外肌上中束之间或闭孔内外肌之间可看到低密度的软组织影,且近端肠管有梗阻征象。


治疗
@闭孔疝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探查,经腹手术是较为理想的进路。
@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可行腹腔镜探查,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或腹腔内修补。
总之,闭孔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但它是引起肠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漏诊或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后记
闭孔疝大多见于高龄、消瘦以及生育多胎的妇女,要特别注意警惕“闭孔疝”病症。所以形象称为“小老太太疝”。一旦出现大腿内侧疼痛伴肚子痛的症状应及时上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陈翔,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是陈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